作为省委省政府着重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我省今年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到今年6月,全省13个省辖市都已出台相关意见,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覆盖。截止目前,全省77个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统筹地区已有74个统筹地区出台制度,参保居民达到407万人。
江苏省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达60%
记者从省劳动保障厅医保中心获悉,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医保全覆盖的江苏,尽管苏南、苏中和苏北存在差异,但居民医保的整体报销逐年提高,加上医疗救助在内,我省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达到6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我省居民医保已经有300多万参保人员,居全国前列。在筹资水平上,苏南地区一般每人每年300-550元,苏中地区为200-300元,苏北地区为150-200元,也明显高于全国确定的水平。省医保中心表示,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筹资水平越高,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的报销能力越强。现在我省各地不仅能保障参保居民的门诊大病支出和住院费用,而且大部分地区还设立了门诊医疗。同时,我省各地纷纷出台医疗救助制度,对于因大病、重病而导致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每年最高1至2万元的救助。从测算来看,我省居民医保减少了参保人员60%左右的大病和住院医疗费。
低保重残人员免费参保
与城镇职工医保相比,城镇居民医保中不少是没有正常收入来源的老人、低保家庭和残疾人。我省明确,城镇居民医保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而低保户、家庭困难的重残人员的参保费用主要由财政负担。在制度实践中,无论苏南还是苏北,困难人群都受到了重点关照。南京、苏州地方财政对低保、重度残疾、特困职工家庭的子女、孤儿全额补助。徐州市政府对低保居民、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每人每年补助140元,孤儿、孤寡老人财政全额补助。盐城的低保、特困人群和重残人员参保除了可以获得财政补助,凭医疗救助卡还可享受免收30%门诊治疗费、大型设备检查费,减收50%住院治疗费、床位费,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的“两减一免”的救助。
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保障最大化
我省城镇居民医保坚持低水平起步。目前,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筹资标准分别在150~200元、200~300元、300~550元三个档次之间。由于筹资水平较低,为了保证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各地对报销比例和上限都作了规定。如淮安的最高报销限额是3万元,南京是8万元,苏州则是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也普遍低于城镇职工医保。为此,我省鼓励各地同步推行医保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参保居民负担。盐城对患大病报销金额较多的困难家庭,除了正常保险外,每年还给予最高1万元的医疗救助。苏州的参保居民只要个人负担超过5000元,都可以获得医疗救助。一项调查显示,到今年上半年,苏州居民平均医疗负担已经降到了24%,已经达到了国际公认的25%的合理水平之内。
由于城镇居民医保实行“缴一年费保一年病”的参保模式,为鼓励居民连年参保,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市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南通对连续缴费且未报支过费用满5年及以上的,支付比例每满一年提高1%,最多提高10%,连云港则对连续参保满3年以上的参保者提高最高支付限额。
双杠杆“撬”高社区就医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