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护理服务工作巡礼

  全程导医网 综合报道:5月12日,又将迎来一个国际护士节。当南丁格尔的身影跨越100多年的时空仍然在全世界的眼眸里十分清晰的时候,还有无数的南丁格尔们正在并将一直继续着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生活。她们用爱心和勇气,抚慰着病人们消沉的意志,阻止着病魔肆虐的脚步。

  为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现代护患关系,徐医附院在2006年开展了“护理服务质量年’活动,不断提升护理品质。在护理人员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系列工程”,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强调护理服务的规范、细致、温馨。经过努力,徐医附院在2006年的省行风问卷函调中,问卷满意度居全省各家医院的第五名。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在5.12护士节到了之际,徐医附院评选出了全院护理工作中的6个先进科室与20位先进个人。今天,让我们在纪念南丁格尔的同时,也走进徐医附院护士们的忙碌生活,体味一下她们类如南丁格尔的甘苦与平凡。

  徐医附院神经内科护理部:生死时速,挽救生命一线间

  徐医附院神经内科作为省重点临床专科在淮海经济区享有较高的声望,许多病人都是慕名而来。所以神经内科十八病区的住院患者常年是每天80人左右。护理任务繁重,护士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由于神经内科收治的大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病情危重,且生活不能自理,如偏瘫、昏迷、大小便失禁、气管切开等,神经内科十八病区的护士们则用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神经内科的患者病发突然,病情变化快,而且大多是肢体无力,行走不便,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心情焦急,迫切希望得到救治。为此护士们恪尽职守,悉心照顾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身心痛苦。她们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一70多岁的长期患病卧床的老大娘,半个月没有排便。

  家人嫌脏,不愿给老人抠大便。护士长李瑞玲见状,二话没说,带上手套给老人一点一点把大便抠了出来。老人拉着护士长的手激动的说:“你比我亲闺女还要亲呀。”病区曾经住过一位90多岁的老年患者。她左眼失明,右眼布满了眼屎,糊的眼睛睁不开。从头到脚有15处压疮,有的散发出恶臭。手指甲、脚趾甲内都是大便。护理组长朱琳没有嫌弃她,而是像对待家人一样,打来温水给她洗脸、擦身。并小心翼翼地把患者指甲内的大便清理干净,为其剪短指甲,洗净手脚。

  2007年1月底,徐医附院神经内科十八病区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位住院病人的陪人在病房走廊上突然一头栽倒,面色发青、口唇紫绀。当时在班的护士都立即冲上前去展开抢救。在沈霞主任的带领下,值班医生、护理组长朱琳和揣松阳对病情判断准确,动作迅速,立即扣击病人心前区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吸氧、颈外静脉置管,其他护士也都投入抢救,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当病人多次出现心脏停跳,并伴有室颤,护士长快速进行心脏电除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终于有了自主心律。正是因为有充分的急救预案,而抢救措施又非常及时,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神经内科十八病区的护士们,就是这样在平时的护理中,给患者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娴熟的操作、一番贴心的交流,让患者感觉病房就像家一样温暖,让他们忘记了痛楚,鼓起生活的勇气。

  徐医附院神经外科护理部:以“热、美、耐、让、真”为护理准则

  走进徐医附院神经外科十一病区病房,迎接你的是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护士们个个着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她们的一声问候、一张笑脸,让患者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在病区走廊的墙上,患者可以随时看到贴有每位护士微笑的照片和一句发自肺腑的护理理念,这些也都增加了患者信任感。

  单玉萍护士长介绍: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而且繁琐。护士们每天都要为患者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更换卧床病人的床单、静脉输液、反复更换液体等等。“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神经外科十一病区的全体护理人员牢记这个信念,坚持以质量为生命,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去年5月起,该科室调整过去传统的排班模式,从病人需要出发开始进行晨间护理,以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每天清晨7点30分,神经外科十一病区的护士都会提前来到病房开始进行晨间护理,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也为医生查房创造较为整洁的环境。

  神经外科十一病区的护士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服务态度体现“热”、言谈举止体现“美”、宣传解释体现“耐”、发生矛盾体现“让”、关心患者体现“真”、技术操作体现“准”等。护士们每天加班半小时是家常便饭,为了给病人提供及时满意的护理服务,床位护士及时巡视病房,上班时护士们都是一溜小跑。经常有患者的家人说:“看你们每天都是跑着干活,太辛苦、太感人了。”一位邳州的王大爷,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由外院转到徐医附院神经外科十一病区。入院时意识朦胧,肺部大面积的湿罗音。护理组长薛蕾巡视查房时发现患者家属不能理解翻身、拍背、吸痰的作用,就三番五次地与其家属沟通,并亲自给家里人示范。经过精心护理,老人家肺部罗音渐渐消失了,用医生的话说:“是护士的双手使老人家避免了一次气管切开手术。”

  护士们用爱心对待每位患者。去年夏天,一位县区的患儿因为颅脑外伤急诊入院。由于病人危急,患儿入院的时候只穿了一件肚兜,看到这一情况,初为人母的朱慧慧、张海红护士从家里带来自己孩子正穿的衣服,给患儿换上,拿来孩子喝的米粉亲自冲调给患儿吃。去年底,一位患者的陪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被小偷偷走了,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当护士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全科人员慷慨解囊,为她送上了大家捐的一千多元前,帮助她解决了燃眉之急。

  神经外科十一病区在护理工作中努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她们坚持以质量为生命,强化护理管理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坚持深入开展护理服务质量年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患者的赞誉。

  徐医附院ICU监护:生命的第二起点

  4月的一天,在徐医附院病区ICU,已经没有了空闲的床位,而且每个病人都上着呼吸机。几位护士正在各个危重病人间来回穿梭着,执行医嘱、严密进行床边监护……整个监护病房充满了一派紧张的气氛,护士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样的镜头在病区ICU每天都会上演。全体护士都能够从容镇定地、娴熟地操作着。

  由于科室的特殊性,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病人,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和大手术之后的病人,从小到2岁的婴儿,大到90岁高龄的老人。护士长韩秀娟介绍道,患者的病种多、病情复杂,所以对护士的素质要求极高。护士要运用各种先进仪器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及时捕捉和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收集到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医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病区ICU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在病房里,护士是病人惟一的依靠。护士们除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监测治疗外,患者所有的生活护理事项也都要由护士来完成:洗头发、口腔护理、给病人喂食、翻身、排便、吸痰……无所不包。护理工作紧张而繁忙,但是尽管如此,护士们每天早上晨间护理做的第一件事情还为患者进行全身温水擦浴。大家的愿望是让自己负责的病人护理的干净清爽。

  一次,急诊科送来一位高位截瘫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天气炎热及家人护理不当等原因,骶尾部已经出现了大片压疮,皮肤已经破溃,组织坏死发黑,散发出阵阵腐臭味,再加上持续血便,这几种味道夹杂在一起布满了病房。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组长马宁玲带领护士,立即打来热水为患者在床上从头到脚认真地清洗了一遍,并处理好那深达骨骼的压疮,换上干净的被褥,看着患者舒适的躺在病床上,护士们才发现白大褂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在ICU病房里,多数重症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是护士的眼睛和经验。去年秋天,ICU收治了一名因车祸致失血性休克、右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脾切除、肝破裂修补术后,颅脑外伤的病人,入院时,这位病人已经是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持续下降。时间就是生命,当时已经下班了的几位护士二话没说,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呼吸支持、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导尿,一切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由于病人气管切开,气道分泌物非常多,为了保证气道通畅,几位护士不厌其烦的为病人吸痰,气道湿化后病人一阵呛咳,痰喷了她们身上、手上、帽子上,可是她们没有埋怨,没有停,而是整理好病人后才去清理自己身上的痰迹。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生命体征开始平稳。

  病区ICU在护理工作中还开展了“亲情护理”、“临终关怀”等系列的服务举措,以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一颗病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她们的服务宗旨就是要——“用责任守护病人,用真心服务病人,用爱心温暖病人”。

  徐医附院骨科护理:人人都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优质护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而且是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这爱心和耐心是天使赋予的翅膀,是天使带个病人的礼物。” 徐医附院骨科的崔玉洁护士长这样。骨科护理组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集体。在工作中大家互帮互助,高年资的护士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护士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直努力做到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娴熟的操作在手上,仪表整洁在身上。她们在用细心、热心爱心、耐心来病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骨科病房里住的多是截瘫患者,他们都只能卧床接受治疗。据了解,检验这些截瘫患者护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方式,就是病人身上是否生有褥疮。徐医附院骨科护士就用精心的护理帮助他们免受褥疮之苦。曾经有一位患者到徐医附院骨科住院的时候,后背长了一个26公分的褥疮。骨科的护士就对他采用独特的方法进行护理。这是骨科的护士们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积累并创新的治疗方法。护士先对褥疮进行清创换药,然后用红外线烤灯治疗一段时间,最后再用上贝复济药物。此外在护理截瘫患者的时候,护士们需要勤给患者翻身,每一小时一次。由于不少截瘫患者都是大小便失禁,当护士给患者翻过身时,其身下经常就会有大便。护士们则不怕脏,不怕累,毫无怨言地给他们擦洗干净。骨科外伤病人多而且伤多重。手术做好后,还要有一段时间的康复期。骨折手术后,隔上几个小时就需要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护士们都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地康复指导,毫无怨言。

  骨科有位20多年护龄的段玉莲护士非常受住院病人的喜爱。静脉穿刺术这样看似最平常,但要求技术非常过硬的工作,段玉莲几十年如一日,做得格外出色。她在多年的探索和创新下,练就了过硬的穿刺术。在病房中,经常可以听到儿童叫嚷着:“我要段阿姨来打针。”成年人则说:“让段大姐给我打吧” 。多年来的工作历程让段玉莲护士感受颇深,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患者一句甜甜的称呼“段阿姨”,大爷大娘一声真诚的“谢谢”。

  护理工作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骨科的护士们越来越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她们牢记“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徐医附院儿科护理:面对焦急父母的指责 拭去眼泪忘记委屈

  儿科护士是小患者的直接护理者、小患者的代言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看不得孩子受一丁点罪。这无形中给护士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稍微出现穿刺不成功,护士就会受到家长的责骂。有些患者因情绪激动时也会出现打骂护士的现象。护士们面对指责只能是悄悄擦去泪痕,忘记委屈,依然把微笑带给小患者。

  徐医附院儿科的护士长刘金娥介绍,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特殊素质: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儿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因为在工作中护士更多是与患儿的家长直接对话,这也需要护士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体会到患儿家长的心情。所以在徐医附院的儿科,每一位护士都会从护理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把亲情服务纳入工作中。在尊重、理解关爱患儿的基础上,重视基本功训练,使得每人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能力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护士们用充满仁爱的亲情为患儿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求。

  护士李颖的静脉穿刺技术精湛,可以达到“一针见血”。曾经有位小患儿因病住院抢救。患儿的四肢末梢循环不好,而且患儿已经两岁多了,头皮静脉也已看不清楚了。为了争取抢救的时间,穿刺要确保一次成功。在做穿刺的时候,医生、护士、家长的心都是揪着的。李颖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是越着急越难以成功,所以她在心里暗暗的告诉自己:“不要急!不要急!”经过仔细寻找,她终于在患儿的眉弓上看到了一根很细的小静脉,浅进针、慢送针,“回血了!”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固定好针头,李颖才暗暗擦去了头上已经快要滴落的汗珠。患儿的呼吸平稳了,静脉持续补液顺利,抢救药品能几十输入到患儿体内,病人转危为安。面对患儿的恐慌,儿科的护士每天都用微笑、用一流的服务去缓解,面对危重抢救的患儿,她们则用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抢救技术让家长感动,让家长欣慰。因为她们铭记:“对患儿尽心,让家长放心”。

  徐医附院血液科护理:过硬的护理水平挽回患者生的希望

  徐医附院的血液科在全省都十分有名气。一流的医疗水平要求要有高质量的护理。血液科的护士们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她们对每一位病人都满怀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视每一位病人如亲人,她们用自己的耐心、细心、优质、高效诠释了护理的定义,她们的温馨服务深深赢得了病人和家属们的赞誉。

  “入院的病人正是需要关怀和理解的时候,我们要是没有耐心,病人怎么能够康复呢?”这是护士长赵玉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血液科的病人以慢性病为主,反复的住院治疗及病情的反复变化,使得病人性情暴躁,有的甚至抱有绝望的心态。在血液科的护理中经常能遇到,白血病的患者,感觉未来无望,对护士、家人等都充满了敌意,所以经常发脾气、摔东西、骂人,让人无法接近,家人也也只有伤心。赵玉凤护士长就带领护士们每天上午给病人做治疗,下午就和病人交流谈心。耐心地开导他们,有时候还亲自给他们喂水喂药,给他们讲白血病患者康复的病例,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陪他聊天。真情的话语感动了患者,使他们增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由于科室内的住院病人都比较特殊,病人的情绪既是延续生命的外在条件,也是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表面特征。所以,作为一名血液科护理组的护士,所担负的责任和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血液科的护士却认为“我们虽然工作得很累,但是能看到病人的笑容,就感觉到心满意足。我们要让自己永远以最完美的形象面对病人,用我们的美丽和真诚化作她们与癌症抗争的动力。”因此她们每天上班前都要对这镜子整理好自己的燕尾帽、护士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徐医附院血液科的一大特色,科技含量大、技术难度高、团结协作性也强。骨髓移植病房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特殊病房,移植能否成功护理也非常关键。移植病房内只允许有一位护士,而且进入骨髓移植病房,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更换隔离衣、戴两层厚厚的口罩。病人在骨髓移植病房里的所有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全部得由护士负责。每位护士在移植病房内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但是护士们从未抱怨过。她们知道病人需要,她们也希望病人能顺利地走出移植病房。护士杨敏就是她们中的一员,为了帮助无助的病人,她坐在病人床边开导他们,给他们按摩因长期卧床而受压的肢体、减轻他们的痛苦。一次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整个护理过程中,她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让每位病人感受到一份被关爱的温馨,体会到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让患者们都能够顺利走出移植病房。

  就这样,一位位骨髓移植病人在护士们精心护理下又重新回到生活、回到社会,这是对血液科护士们护理工作的最好证明。血液科的护士们将用更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爱心服务病人,为他们带去生存的希望。

  护士的工作是忙碌和辛苦的.无论在寂静的夜晚,还是在喧闹的白昼;你都能看到护士的身影和护士的微笑,那轻盈的脚步,那熟练的技术,那得体的举止,你是不应该忘记的 是她们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是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将人类至真、至善、至美,发挥到了极至,一如春风吹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是她们用心、用爱、用微笑为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

  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对病人的每一个亲切的触抚、每一个温暖的关怀、

  每一个真诚的微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