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医”制度 解决农村缺医问题

 

    4月22日,由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乡镇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就乡镇医生执业资格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近些年来,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目前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从业,必须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就是非法行医。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工资待遇的薄弱,一旦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大部分医疗人员便会向城市流动,这就造成了农村医疗队伍的不稳定。

    另外,就每年毕业的数百万大中专生中的医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国家执业证书,这些由国家投入巨资培养出来的专业学子,一方面不能去“缺医”的农村发挥自己所学,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专业,另觅他途。

    一边是农村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医疗队伍,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趋严重,一边是现行的医疗政策把每年毕业的数十万医学专业人才挡在了行业门外。就此问题,现任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副所长的刘宏兆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乡医”制度设想,即在现行的国家医师制度框架内,实行乡(镇)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使取得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诊所、村卫生室等乡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此次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对该设想表示一致认可,同时建议,应充分利用国家实际培养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调整乡镇医生的准入制度,努力促进医疗重心有效下移,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的行业人才建设,通过政策性规定,尽快制定并推行“乡医”制度,使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医”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由于还不具备国家执业医师的资格,他们只能在乡一级医疗机构流动,这样一来,既为农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有健康才能奔小康”,农民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专家们指出,“乡医”设想,其核心就是要让医护专业人才在乡镇医院扎下根来,为周围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