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依托学科优势,医院现为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烧伤创伤定点救治医院,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瘢痕学组委员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徐州市医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徐州市烧伤整形外科专业质控中心,淮海经济区糖尿病足溃疡和压疮创面救治联盟理事长单位。


科室设有病区、门诊、专科手术室及门诊换药室等诊疗区域,病房床位51张,重症监护床位5张,配有多台悬浮床、呼吸机、电子喉镜、排痰机、手术放大镜、电动取皮机、踝肱指数监测仪、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持续动态血糖检测系统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守护百姓健康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科室下设烧伤整形、创面修复、手足显微外科三个临床亚专业,在严重烧伤救治及烧伤后瘢痕与畸形的防治,各种难治性创面修复,手足外伤修复、功能重建及显微外科手术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是徐州地区突发公共事件主要的烧伤创伤应急救治力量。
发展历程:从初创到引领
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
1958年夏天,徐州市某厂炼钢炉爆炸,一批严重烧伤患者送入徐州一院,医院当即准备了特殊病房,全院动员,全力抢救;
同年11月7日,大黄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院外科团队再次承担起其中16名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任务。两批爆炸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奠定了医院烧伤外科的基础;
1959年,徐州一院成立烧伤专业,设立了烧伤病房,并建立了严格的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此后,经常接收因火灾、电灼、水烫、汽油、爆炸等引起的烧烫伤患者,由于患者较多,常需抽调病室床位,徐州一院也成为本地区烧伤专业基地;
1960年,团队成功救治了全市首例烧伤面积达89.4%的患者,标志着该院烧伤救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963年,团队根据临床诊疗经验撰写的论文《严重灼伤后并发症的探讨》,被收入省外科学会年会论文选编;
1964年,团队的临床科研成果《大面积严重灼伤85例临床分析》被《中华外科杂志》刊发。该项研究根据本组患者的实际补液量,计算出实际需要量,并率先提出补液应少于“伊文思公式”的论据;
1977年,团队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使用虎杖液、烧伤粉、紫草膏等治疗烧伤创面,并对紫草膏的临床应用做了总结,《徐州医药》及《江苏医药》均对其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1979年,团队根据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总结了《复方紫草油治疗深Ⅱ°烧伤的疗效临床观察》,给广大烧伤同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
多年来,徐州一院烧伤团队除了在创面的保护与处理、液体复苏、气道管理、疼痛管理、抗感染措施、营养支持、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还率先开展了自体皮肤的游离皮片、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移植,对于大面积三度创面、自体供皮区严重不足的患者,团队常规开展自体邮票植皮、微粒植皮,大张异体(种)皮开洞嵌植自体皮等创面治疗方面的重点专科技术,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重建一体化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烧伤对患者身心影响,促进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助其重返正常生活。

凭借技术优势,徐州一院成为徐州市烧伤救治中心,烧伤团队也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2014年昆山爆炸事件、2017年某县爆炸事件、2020年……每一次面对危重烧伤患者救治任务,“一院烧伤人”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扛起最重的担子,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慢性创面患者逐年增多,团队与内科、普外、营养等兄弟科室协作开展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压力性损伤等各类复杂疑难慢性创面的多学科规范化诊疗,让一个个久治不愈的创面迅速改观、成功修复。
2021年,为进一步满足临床患者诊疗需求,院党委打破学科壁垒,重新优化布局,将优势专业手足显微外科划入,科室更名为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形成了多专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头雁”领航 激发“群雁”活力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头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党委书记、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丁继存教授的带领下,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团队在大面积烧伤救治、各种急慢性伤口及复杂难愈性创面修复、伤口早期抗疤处理、手足功能重建等多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
团队立足临床,以创新驱动引领学科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在专业领域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还积极推动学科的基础研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让患者获益。
近5年,丁继存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江苏省医院协会学术会议征文一等奖等奖项。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不仅在临床诊疗技术上实现了全面发展,科研、教学等方面也是硕果盈枝,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区域的标杆。
2024年,徐州一院成为江苏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烧伤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技术优势:匠心修复,显微重塑
1、烧伤整形——从急救到功能重建
徐州一院烧伤团队专注于各类烧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等)的急救与后期整形修复,擅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矫正及功能重建。尤其在休克复苏、创面处理、感染防控等烧伤早期救治;瘢痕松解、皮瓣移植、皮肤扩张器等烧伤后期整形;激光治疗、药物注射、压力疗法等瘢痕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一次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团队均不辱使命,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烧伤患者,不断创造着医学奇迹。

不久前,一名全身烧伤接近90%、深二度及三度烧伤达78%、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徐州一院经过丁继存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连闯休克、感染、创面修复、并发症、功能康复等五关,安全脱险、浴火重生
2、创面修复——攻克慢性难愈性创面
慢性创面由于病因复杂,迁延不愈,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团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介入及外科手术干预,新型敷料应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邻近皮瓣、皮片修复大面积骨、关节等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等新技术、新方法,突破了压力性损伤、动静脉性溃疡、放射性损伤、糖尿病足、瘘道及窦道、需植皮创面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难关,显著降低了创面感染率,提升了治愈率。许多千里之外的患者慕名前来,在这里顺利康复、走向新生。

一山西小伙(右一)得知患友(左三)压疮治疗成功的消息,不远千里来到徐州一院,仅2周时间,就成功摆脱持续两年的压疮不愈之痛
3、手足显微外科——高精度显微技术的应用
手足显微外科是学科的另一大技术亮点。团队在断指(肢)再植、皮瓣移植、肌腱修复、骨折固定等方面具有区域领先优势,尤其擅长显微外科下的高精度小血管与神经吻合技术,成功完成了众多高难度手足再植手术。2024年,一名电锯伤致右手四指几乎全断的患者慕名前来,经过团队的极速营救,患者四根毁损严重的伤指奇迹复活,再次展现了科室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卓越实力。


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前沿发展
科研是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团队坚持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立足临床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科室设立了科研基金,支持医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定期举办科研学术活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积极链接徐州医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优质的高校基础科研实验资源,为医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团队进行的多项创新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研究课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徐州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课题等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基金资助,团队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在各种权威学术平台上进行大会交流,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院党委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先后出台青苗工程、雏鹰行动、学历提升计划、进修提升计划等人才培育项目,改革职称评聘,量化评优评先方案,出台临床医技科室绩效调节金制度,开展职能科室绩效改革……这些人才激励政策,也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加速人才成长,科室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病例讨论会、多学科会诊(MDT),让年轻医生在学习交流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同时加强对年轻医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父”手把手的“传帮带”,助力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科室不仅要求年轻医生掌握本专业核心理论与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和应对复杂病例的综合素质。为了缩短年轻医生的成长期,科室大力倡导老一辈专家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一代搭建成长的阶梯,扶上马,送一程;鼓励年轻医生从前辈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在传承中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学科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医学人才,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徐州一院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并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丁继存教授作为院方导师,悉心指导首位进站博士后闵明慧的研究课题《3D空间中智能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有力推动了医院及学校“医工结合、医教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区域引领: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作为徐州市医学会烧伤整形专委会主委单位和徐州市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委会主委单位,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团队在区域专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带领专委会积极主办各级学术活动,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研讨交流,推动本地区烧伤整形和创面修复专业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为徐州市烧伤整形外科专业质控中心,团队牵头调研并制定了全市烧伤整形相关质控指标,开展相关质控及培训工作,全力推动中心的发展和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2023年,徐州一院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糖尿病足溃疡和压疮创面救治联盟。作为理事长单位,团队积极开展工作,传播诊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共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方案,促进联盟内诊疗技术的同质化,为区域内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团队还注重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合作交流,通过举办各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建立专家团队工作室、开展技术帮扶、远程会诊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的烧伤整形诊疗水平。
人文&公益:践行医者使命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要有温度。面对患者身心双重打击,团队在提供尽可能的舒适化诊疗,减轻患者切肤之痛的同时,还努力用仁心仁术抚平患者心中的伤疤。心理支持、病友交流、出院随访……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让患者眼中又有了光芒。
由于烧烫伤及各种创伤第一时间的处理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预后,为了让伤者能获得及时、正确的处置,避免二次损伤,多年来,科主任邓向东一直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作为24小时烧伤急救电话对外公开,方便伤者获得及时正确的急救指导和救治。


团队还积极践行社会公益,通过家长课堂,健康科普进校园、养老院、社区、乡村等公益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烧烫伤及慢创防治科普,提高大众的安全防范及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2021年,团队来到徐州市某医养结合医院,讲解褥疮防治知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预防褥疮,展现了医者的社会担当
展望未来:聚焦重点,再领新程
站在徐州一院建院90周年的新起点,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团队将继续秉承“匠心修复、显微重塑”的理念,聚焦以下重点方向,不断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第一,聚焦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团队将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临床诊疗效果。进一步细化亚专业方向,如慢性难愈性创面、糖尿病足、瘢痕整形、显微重建等,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亚专业团队;
第二,聚焦人才培养。团队将通过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学科联合培养机制、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等,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学科发展筑牢根基,进一步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聚焦科研创新。团队将积极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烧伤、创面修复、组织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引领学科发展;
第四,聚焦患者需求。团队将继续优化诊疗流程,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利用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开展远程会诊和康复指导, 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区域诊疗同质化、一体化水平。
九秩芳华,初心不改;未来可期,再创辉煌!
新征程上,徐州一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及手足显微外科奋进的步伐更加坚定,他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诊疗技术水平,用匠心“修复”、显微“重塑”的精湛技艺,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和医学进步贡献更多力量,谱写生命焕彩的新华章!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