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始建于1897年,已有128年建院史,从徐州第一个西医诊所,到区域医学中心。回望百年时光,这一路,是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流以成江海,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徐医附院人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守护人民健康的奋斗篇章。
近年来,徐医附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医院入选江苏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重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人文爱心医院、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全国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优秀范例”等荣誉,实现了稳步发展和转型跨越。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U204-0.jpg)
医院航拍全景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徐医附院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一年,徐医附院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实践上,奋力书写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改革新篇。
●寄语
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吕凌: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TB2-1.jpg)
踏上新征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锚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定位,聚力打造“五中心一高地”,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共同书写百年老院新的辉煌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实践贡献徐医附院人的智慧和力量。
“医”心向党 “新”火燎原
2024年8月30日,中国共产党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新航向,将锚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定位,聚焦打造“区域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科技创新和转化中心、医学教育和培训中心、现代医院管理创新中心、学科和专科发展高地”“五中心一高地”的目标任务。一段新的奋斗历程已然开启。
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吕凌表示:“医院党委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根’和‘魂’,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力构建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医院扛牢党建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双带头人”和高知党员比例,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通过定期开展干部培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中坚力量。
凝“新”聚力 共绘荣光
2024年9月12日,徐医附院胸心外科张昊教授团队完成了全国首台Ion+ReBus+ ROSE+DaVinci联合杂交手术,同日第二台手术也开启了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全球首例激光消融的先河;
2024年11月16日,应湖北中南医院邀请,徐医附院普外科符炜主任医师团队顺利进行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全网直播。这是该团队完成的第500例达芬奇机器人胃肠道手术;
2024年11月26日,徐医附院产科林小满主任团队收治了一位体重370余斤、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孕37周+4的初产妇。经过产科与多学科的通力协作,母女平安……
2024年12月19日,一台肾脏移植手术顺利结束。这是徐医附院自重新获得肾脏移植执业资质以来完成的第128例肾移植手术,3年多来,128个患者重获新生,128个家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2024年,医院取得国际或国内原创性诊治技术攻关项目4项,新引进国际或国内领先技术项目2项;牵头制定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一部;疑难危重患者占比提升至31.16%,出院患者近22万人次,平均住院日降至6.17天。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R922-2.jpg)
徐医附院实施全国首台Ion+ReBus+ ROSE+DaVinci联合杂交手术,造福肺癌、多发肺结节患者。
一项项医疗技术的突破提升了百姓的健康福祉,也见证着徐医附院加速关键技术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医院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加速发展。”吕凌表示。
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医院积极推动优势学科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科诊疗中心;推进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布加综合征等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诊疗技术协作攻关;以科创中心“四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
近年来,医院获评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个专科入选江苏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学科获批省科技创新中心,3个学科获评省医学重点学科,4个学科获批省级质控中心;成功获批江苏省消化系统肿瘤基础和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骨髓干细胞实验室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实验室获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入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评选的2024年研究型医院,4个学科被评为研究型学科。
育“新”逐强 蓄势赋能
2024年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徐医附院荣获四项大奖:吕凌教授获2023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为该奖项立项以来第一位医学获奖者;“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临床转化”“肿瘤转移的机制与干预研究”“肿瘤早期精准诊断与治疗新策略的建立与应用”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R562-3.jpg)
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医附院荣获四项大奖:吕凌教授获2023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全省9名),为该奖项立项以来第一位医学获奖者;其余3项项目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此次获奖是徐医附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展现了医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吕凌指出。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技奖等奖项上不断实现新突破。202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创新高,获批39项,较2023年增加45%。
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加速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面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医院成立了青年人才联合会,落实对青年人才“给信心、给平台、给机会、给经费”的“四给”政策,号召青年人成为“有知识的象征、有追求的符号、有情怀的志士、有品格的贤达、有潜力的俊秀”,10多名院士和多位业内顶级专家受聘为医院发展咨询专家、担任“登峰人才”导师,200名博士加入青年人才联合会,30多位青年人赴国外研修,国内外20多家科研院所成为附院“新伙伴”……
2024年12月25日,为迅速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在南京召开。吕凌出席会议并当选为第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希望引导中青年骨干争做‘大学问的博士、大情怀的志士、大格局的君子、大境界的贤达’。”吕凌说,医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工程,全面推进人才寻访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柔性引进6名国家级人才;青年人才联合会遴选209名博士和高级职称青年加入;持续推进人才“登峰计划”,为入选的6名人员配备优秀团队、拨付培育经费、联系院士导师,加强阶段性成果考核;落实优秀中青年人才、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人员外出培训、进修,持续推动在职职工学历提升。同时,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层级人才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徐医附院人的华彩篇章。
医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工作。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3人次,其中第一层次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双创团队6个,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20人。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S136-4.jpg)
徐医附院东院。
“医”心为民 守护健康
“以前来医院看病,看完医生还得去收费窗口缴费,现在可方便了,看完病直接在诊室就能用手机完成支付。”这是到徐医附院就诊的市民王女士的亲身经历和感慨。
“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医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吕凌说。徐医附院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诊间支付”、80岁以上老人就医“零等待”、“一次挂号管三天”等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全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百姓期待更高质量、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智慧医疗服务,医院正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赛道上努力奔跑,创新智慧诊疗模式。”吕凌表示,医院聚焦互联网医院建设,不断推进数智医疗服务,实现智能问诊导诊、智慧预约、智慧导航、候诊提醒、床边结算、电子云胶片和云临床检验平台等服务,并加快推进互联网诊疗和AI智能服务,推广“人文关怀”病房及“无陪护病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科学照护……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
服务人民,护航健康,是徐医附院一切改革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院党委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改善患者就医停车难”项目。
徐医附院地处主城区中心位置,院内空间有限,每天入院车辆排队积压,给患者就医造成困扰。医院以省委巡视和校党委巡察为契机,加快推进“徐州展览馆以西、农行以东停车场项目”的落地,保障职工停车,将院内300多个职工停车位全部提供给前来就诊的患者使用,解决困扰医院多年、患者反映强烈的就医停车难问题。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医院党委把‘改善患者就医停车难’列为重点项目,切实打通患者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吕凌表示,下一步,医院党委还将进一步细化、优化工作措施,不断把患者进院就医难点问题解决好,进一步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医”路向前 挺膺担当
2024年12月17日,徐医附院与泗洪县人民政府“院府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徐医附院在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增设12个“专家工作室”,助推泗洪县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满足泗洪及周边人民群众高标准、多方位的就医需求。
2024年12月26日,徐医附院结对帮扶丰县人民医院2024年度成效评价及总结会举行。徐医附院在丰县人民医院新增7个“专家工作室”,以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为重点,守护丰县及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努力打造结对帮扶工作的典范。
“徐医附院和泗洪县政府开启‘院府合作’新篇章,持续深化结对帮扶丰县人民医院,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布局的要求,也是对过往合作的最高褒奖和充分肯定。”吕凌说。
近年来,为深化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徐医附院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现代医院管理联盟,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15个,开创“院府合作”医联体建设新模式,医联体成员单位达到19家,近千人次参与基层援助项目,填补受援医院多项技术空白,“泗洪品牌”“丰县特色”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加强。同时,践行“援边援外”职责使命,近五年累计派出85人奔赴南美圭亚那,我国新疆、青海、西藏、陕西等地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多人荣获省级以上对口支援表彰奖励。
![](https://www.qcdy.com/uploads/allimg/250122/14562Q0H-5.jpg)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护理前辈为新护士授帽传光。
回眸,栉风沐雨,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展望,砥砺奋进,阔步向前,又启新程。
全体徐医附院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锚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五中心一高地”目标任务,为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坚实的健康之基。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