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启动会举行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2024年12月18日下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启动会举行。该项目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旨在通过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诊断能力、精准识别和提升医务人员及公众的认知,全面推动我国心肌病的规范化诊疗。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顾玉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李新立教授分别致辞;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徐通达教授主持会议启动环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王诚教授、李文华教授、罗园媛教授、张凤云教授、闫艳教授、韦慧、冯梦文等专家共同参加启动会。

  顾玉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23年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以来,不断创新,大步向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对医院医疗技术、知名度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将推动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为心肌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李新立教授表示: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需要优化,必须制定规范的路径和指南,实施多学科联合培养人才,才能推动心肌病诊疗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肌病的认识逐渐提高,“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的启动正当其时。通过提升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早筛早诊的意识,促进心肌病诊疗建设。希望在医院领导和各位主任的带领下,“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能够更好地推动心肌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和诊治技术的发展。

  徐通达教授感谢所有专家的莅临,祝贺医院的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顺利启动,同时对医院心肌病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期待。

  致辞结束后,各位专家共同见证并参与了项目启动仪式并合影留念,标志着“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启动。

  

  学术环节由王诚教授、李文华教授进行主持。罗园媛主任分享《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肌病中心建设探索》。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对于肥厚型心肌病认识的历史,分享了医院心肌病标准化诊疗建设的探索历程及目前取得的成果。且临床诊疗缺乏规范流程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影响诊疗效率。此次徐医附院在院领导及主任的带领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本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率和患者数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目前心肌病患者大多数分布在心内科领域,其他科室少见,希望各个科室能一起助力建设心肌病中心,并建立一系列心肌病诊疗标准和治疗路径、管理路径,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肌病一站式闭环管理体系,从而把徐医附院打造成为全国领先标准化流程心肌病诊疗示范基地,形成心肌病分级诊疗体系,引领国内心肌病诊疗及相关研究。

  张凤云主任分享《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入了解HCM发病机制》。通过对HCM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的分析,为大家深度解读HCM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机制。HCM是一类编码肌小节或肌小节相关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或病因不明的遗传性的以左室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需注意鉴别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运动员心脏及心脏淀粉样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肥厚。特别强调了隐匿梗阻诊断中激发的重要性,谈到目前大部分药物是改善症状的而不是改善预后的,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改善HCM预后。

  闫艳主任分享《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疗和评估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肥厚型心肌病如何根据血流动力学、遗传学特点及肥厚部位进行分型,并强调心超在心肌病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作用,是诊断HCM首选且经济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临床初步判定心肌肥厚的程度及病因,确定血流动力学分型,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心肌微循环以及指导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可为肥厚型心肌病诊疗流程的优化提供全面的支持。在分享过程中结合医院HCM病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强调心超报告中,患者的心率及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在报告中体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介绍了HCM的激发/负荷方法,包括生理性激发、运动负荷及药物负荷等,提出需要规范负荷方法从而提高隐匿性梗阻的检出率,从而精准筛查HCM患者,让更多的HCM患者在日后的治疗中获益。

  心肌病一直是心血管领域诊治难点,原因在于其病因、表型复杂,确诊方法技术难度较大而难以普及。数据显示,我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患病粗率为 0.16%,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患病率为80/10万,估计我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过100万。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率估计为1.2/万人。为规范心肌病的临床诊疗,提升临床医生对诊疗技术的掌握,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依托心衰中心体系,发起了“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旨在聚焦诊疗流程、诊断能力、精准识别和提升认知,全面推动我国心肌病的规范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