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旨在建立新型城镇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江苏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已初步确定纳入省人大明年的立法项目之中,如无意外,将于明年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条例一旦实施,除宏观上能带动和促进医疗服务体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改革外,广大社区居民也会得到更加多元的医疗保健服务。到大医院排长队看“头疼脑热拉肚子”等常见病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居民医疗负担也会大大减轻。
看点一 今后社区看病更实惠
312种常用药最高卖“出厂价”
“这项法规出台实施后,居民到社区医院看病,以出厂价就能买到312种常用药品,有的甚至可以不花钱。”昨天,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和省卫生厅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立法,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给居民带来更多实惠。
据介绍,312种常用药品由世卫组织推介,要么是治疗绝大部分头疼、脑热、拉肚子等常见病的药品,要么就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的药品。省卫生厅政策法规处副主任顾帮朝解释说,此次立法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即对这部分药品,由政府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招标、统一配送,不在市场上流通,免费或低价提供给社区卫生机构。换言之,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而一旦有了政府财政补助,药品销售时就不再有加价率,最高只能以“出厂价”或更低价卖给患者。财政允许的地区甚至可以免费提供给患者。
记者了解到,这312种药品目前已占到社区全部用药的一半以上,江苏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实施后,患者在社区买上述药品可比在大医院买便宜三到四成。(注:12月25日起,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以省市为单位,对312种药品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机构常用药零差率销售,价格平均降低36%)
看点二 用医保手段推动患者分流
绕过社区看常见病医保可不报销
“参保居民患了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常见病、慢性病,如果不先到社区医院就诊,而是绕过去直接到大医院诊治,那他的看病费用医保可能不报销。”知情人士透露,江苏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立法将通过医保手段推动患者分流,除了提高在社区看病的报销比例,还有可能出台措施,明确限制患者直接跑向大医院。
在省卫生厅起草的立法送审稿上,记者注意到这样的内容:我省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其中的住院、门急诊、家庭病床以及老年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范围;慢性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疗费用,符合政策的部分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其医药费个人自付比例应当低于二级以上医院。更重要的是,送审稿明确:实行社区首诊制度后,医保参保人员就医时,应当首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情需要时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至医院就医。
昨天,记者从省劳动保障厅医保处了解到,最近江苏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参保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个人自付的比例将比二级医院低15%,比三级医院低25%;慢性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门诊费用,符合规定的也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目前,全省约有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纳入医保定点支付范围,其中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但尽管有这些激励,我省各市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推进却一直很不理想,所以这次立法中,省有关部门希望加大政策效力。
一名参与起草的专家就表示,应该明确居民患了常见病、慢性病应该首先到社区就诊,然后转诊到大医院;对那些绕道“社区医院”直接到大医院的患者,医保可以拒绝为其报销医疗费。对此,省劳动保障厅医保处负责人表示,他们绝对支持,并会力促将此条写进条例。
看点三 社区医院服务多元化
政府投入决定居民所享实惠
当前,不少社区卫生院事实上都陷入了为生存而陷入“看病开药”的泥沼,其他服务名存实亡。省卫生厅政策法规处有关负责人指出,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根本不应在医疗上,而是多元化的。在本报独家获悉的社区卫生立法送审稿文本上,记者注意到,我省社区卫生基本任务定位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前者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计划生育等12项内容,后者则包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家庭出诊,康复医疗,双向转诊等7项内容。
“看病开药”是社区卫生院不得已而为之。省人大常委会有专家指出,当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有三个“瓶颈”:缺人、缺技术、缺设施,根子是缺钱。这次立法要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核心是政府保证社区基本卫生保健载体的建设,由此明确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要按人口数量拿钱出来进行定额补助,有条件的地区向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过渡。而对于民办社区医疗开展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政府也要按当地补助标准给予同等补偿。有关人士认为,这项法规若明年出台,真正实施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套。届时社区卫生机构能让居民得到哪些实惠,最终取决于政府的决心。
社区七大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已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治疗
2、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3、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4、康复医疗服务
5、丙丁类手术、口腔诊疗、助产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
6、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它适宜医疗服务
7、双向转诊服务
除了以上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应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保健;残疾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指导和功能训练、计生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