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麻醉开拓人王延涛:再回讲台,做学生的“无言良师”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53年前,他以身试药开启了我国中药麻醉的先河。53年后,他将遗体捐献给学校,以特殊的方式再回讲台,做学生的“无言良师”。

  2023年1月17日,我国中药麻醉开拓人、原徐医附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王延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8岁。2月15日上午10时,王延涛教授遗体捐献告别仪式暨追思会在徐州医科大学举办,王延涛教授生前亲友及师生代表前来送别,追思追忆他忠诚奉献的一生。

  千年古方,赌上性命“以身试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麻醉药品严重不足。面对大量的外科手术麻醉需求,王延涛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发现古籍中记载华佗留下的“麻沸散”具有麻醉药效,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以身试药”,在昏睡9个小时后,最终证明洋金花的药效和药量。

  1970年,复方洋金花成功应用于临床。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王延涛,并把复方洋金花麻醉命名为“中药麻醉”。

  1971年、1973年、1975年,连续三届全国中药麻醉学习交流会在徐州召开,在1970年到1981年十余年间,中药麻醉在全国作为全身麻药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生命。

  1987年,徐州医学院在全国首开麻醉学专业,王延涛教授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自编第一稿临床麻醉学教材、疼痛学教材。课堂上,他以说案例、讲故事的形式授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捐献遗体,再回讲台做“无言良师”

  在王延涛教授的倡导下,徐医附院在江苏省率先设立疼痛门诊,由王延涛坐诊,以高超的治疗技术为无数患者减轻了痛苦,被患者和家属亲切地称为:王一针。

  “忙”是女儿王丹丹对父亲“王一针”工作的第一印象。“小时候我们家就像一个全年无休、24小时值班的医生办公室,遇到危重病人,父亲随叫随到。”王丹丹回忆,为培养徐州与近邻省市县的麻醉医生,父亲常到周边医院奔忙会诊,“看病人、编教材、做科研,父亲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了工作和患者上,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但他的奉献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人生榜样。”

  退休后,王延涛仍心系医学教育事业,时常回到学校与师生分享从医历程。他曾在徐州医科大学开展的“不忘医学初心,牢记青春使命”信仰公开课上叮嘱学生,“我们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不能辜负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朴实真挚的话语,是他一生的信仰所在。

  2019年,王延涛和夫人辛治娟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书》,自愿生后将遗体捐献给徐州医科大学供教学科研之用。

  薪火相传,用一生回应“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3年1月17日,王延涛教授去世的消息传来,全体徐医人不胜悲痛。

  以身试药,一片丹心济众生。无言良师,桃李同悲垂千古。追思会上,麻醉学院2019级的学生徐涛泪湿了眼眶,“医学事业是一种传承,勇气、勤奋与知识则是那把传承的手术刀。今天,王延涛教授的手术刀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唯有不忘师恩,继续前行,将这份传承发扬光大,让铮铮风骨薪火相传。”徐涛代表麻醉学院学生向老教授郑重承诺,将“精”医术“诚”医德,把青春奉献于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没有大体解剖就没有解剖学。”三鞠躬后,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老师刘亚南向王延涛教授献上一束白菊,“对遗体捐献者,医学界称之为‘无言良师’或‘大体老师’。王教授走了,却换了种方式回到了讲台,指引我们探索前行。他虽然无缘看到此时美好的春光,却为无数后来人守护着生命的春天。”

  记者手记:生命有限,大爱无垠。用自己的身躯为医学筑起向上的阶梯,为后辈带去“新生”与希望,让短暂的生命凝成永恒,这是传承。把毕生的精力和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自己最热爱的医学教育事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大爱。这份爱,被温暖过的亲友会记得,被医治过的患者会记得,被激励过的师生也会记得。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王延涛教授用一生点亮的“大医精诚”之光,正在照亮追随者的脚步。

  来源:中国江苏网 徐医附院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