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卫生信息: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后,医院工作重心由疫情防控转至医疗救治,徐州市一院党委快速调整政策,应收尽收,竭尽所能给社会兜底。面对巨大压力,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在各自的岗位担责、守责、尽责,以实际行动彰显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和精神风貌。
今天,让我们听听科室病房里的故事——
儿科“老许”:只要是还有床位,就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患儿
12月26日上午,位于市一院四号楼三层的儿科病房内格外的温暖,这里正住着18个孩童,他们乖巧、安静得让人心生怜惜。几名护士不停地穿梭在走廊、病房、加药室、护士站之间。
一位儿科高年资值班医生,也是今天科内的管理者和统筹者,走进谈话室的一个角落坐下,咳嗽的同时一只手紧紧地捂住胸口。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间隙,走到医生身边,以娴熟的动作为医生完成静脉注射,然后又消失在走廊尽头的呼叫声中。
这位医生被身边的同事亲切地称为“老许”,他已中招超过两周,除了前两三天高热得以休息外,一直正常在班,有时上完了一个大夜班,次日紧跟着要上个全天门诊。今天,他和另外的大概不到10名医护共同管理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科门诊等。因为一直处于体力透支状态,再加上缺少足够的休息时间,不幸查出患上了新冠肺炎。这也就有了同事帮忙注射的一幕。
该科室很多人的境况也与其无二,亦有更糟者。有些年轻同事调侃“老许”身体弱,但据了解,今年4月,作为援助市传染病医院的一员,当时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也没把不服输的“老许”压垮,怎料在这波病毒突袭中他未能幸免。
输液期间,身边的年轻医护不时把科内患者的最新情况和棘手问题反馈给“老许”,他在谈话室没坐一会儿,便推着挂吊瓶的架子走到护士站中,继续了解、指导、处理患儿情况,做着详细的安排,还提醒帮忙注射的年轻护士下次换个滴得快点儿的针打。
“老许”说,近段时间,病房很多医护、患儿及其陪护都感染了,有次查房时,他明显感受到患儿家长的担忧。“只要是还有床位,我们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患儿;即使感染了,我们也不会停下诊疗工作,不发热的同仁在医院和科室的统筹安排下,总会前赴后继、自发地补上来,冲上一线。”“老许”直言道。他的话像颗糖果,安抚着患儿家属焦虑的情绪。他深深地吸进一口气,才支撑说完整句话。
急诊人:把坚强留给患者 将病痛悄悄藏在这里
急诊医学科的韩燕医生12月21日刚从徐州市传染病医院上完最后一个夜班,就迅速回归到市一院急诊大家庭,投入到对新冠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她说:“自放开以后,我们急诊科就进入了超负荷、连轴转的‘循环’之中,上班时间很多医护甚至顾不上吃饭、上卫生间。”
她和同事们一个接一个都“阳”了,忍着浑身疼痛,用沙哑的声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面对被病痛折磨着的那一个个陌生的面庞,急诊医护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被不断地激发出来,身处病痛中的他们,除了医者身份,又多了一层作为“患者”的感同身受。
一天韩燕和同事们救治了一位59岁的新冠感染者,因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到院时指脉氧只有80%,经过全力抢救,回升到95%,患者家属在现场向医护团队表达感谢,竖起大拇指的一刻,很多在场医护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下班后,他们回到狭小的休息室,他们彼此互相治疗,休息室成了他们自我疗愈的“治疗室”“输液室”,他们把自信、勇敢、坚强的一面展现给了患者,把伤痛、焦虑、无助留在了这片方寸之地。
精准救治、精心守护 多名高龄新冠患者康复出院
风湿免疫科
12月中旬,92岁高龄的吴奶奶开始发烧,最高体温38.5°C,伴寒战,乏力,咳嗽、咳痰。家人协助老人自行服用清热解毒等药物,但停药后再次发烧,还出现食欲减退,精神状态差、黄粘痰不易咳出的表现。全家人焦急万分,赶紧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发现两肺都有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化痰等对症治疗后,老人仍反复低热。鉴于吴奶奶年龄大,感染症状重,当地医院立即联系将吴奶奶转诊至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人家来的时候精神状况比较差,病程较长,已出现肺部炎症,累及两肺上中下多个肺野,如不能尽快控制感染,极易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所以床位再紧张,我们也要设法收其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任义乐在回忆吴奶奶入院时的情形时说道。为了让吴奶奶休息好,方便家人照顾,任主任专门协调出科室最紧俏的单人病房让老人住。
入院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吴奶奶还合并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任主任高度关注吴奶奶的病情,根据新冠病毒感染诊疗规范,带领团队成员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一周后,吴奶奶咳嗽等不适症状明显好转,身体各项指标显著改善,顺利出院。
据任义乐主任介绍,科内近期接诊收治的阳性患者中,高龄老人有所增加,其中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基础疾病。“对每一位重症高龄患者,我们都会进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还会进行全院会诊,我们不仅要参照国家的新冠诊疗指南,还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适合患者本人的个性化方案,给每一位生命多一份关爱,为患者筑牢健康防护屏障,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使命!”任主任坚定地说。
急诊科
“这里是创造奇迹的地方……”近日,在市一院5号楼2层的诊室中,即将出院的百岁老人杨先生(化名)家人在看到迎面而来的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良等医护后,一面表达着谢意,一面惊叹于这段日子发生在杨老身上的神奇。
据张良介绍,杨老因“憋喘及胸闷2天”于2022年12月25日被收治入院。入院时嗜睡,指脉氧88%,口唇紫绀,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个人史20余年,脑梗死病史8年余,梗死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差,长期卧床。因该患者高龄,基础病多,入院时的氧饱和度低于93%,张良及团队迅速作出老人有进展为危重症高风险的判断。
张良表示,老人入院后予吸氧氧疗,小剂量激素抑制肺部炎性反应,同时结合患者病程较短迅速汇报院领导,经院领导及上级领导的积极调配药物,及时于5日最佳有效期内口服柰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予俯卧位通气,抗凝,解痉平喘,改善其心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改善心肌血供及对症治疗。
“经积极救治,患者胸闷憋喘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吸收,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氧饱和维持在99%左右,病情稳定。”作为省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临床——急诊组的一员,张良携其团队按照省、市卫健委和市一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支持,全力收治了数百位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其中不乏像杨老这样的高龄患病老人。据介绍,该科收治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平稳,该科50病区迄今无一患死亡。
消化内科
在市一院消化内科,同样收治了一名107岁高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刘奶奶(化名)。
刘奶奶感染新冠后出现咳嗽、咳痰及胸闷等症状,在社区诊所输液3天后,没有明显好转,且刘奶奶食欲逐渐下降,精神大不如前,家人担心刘奶奶发展成网上说的“大白肺”,便查了胸部CT,CT结果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现。刘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来到市一院,陈光侠考虑患者高龄、有进展为危重症的风险,于是亲自协调消化内科床位,确保老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据介绍,消化内科原本在诊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并无优势。为此,陈光侠积极组织科室医护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线上或线下学习,反复研读各种版本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及规范,提出科室诊疗要求,规范诊疗行为,为患者的健康保障做着努力。“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诊治新冠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我们每天在讨论中进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应对。”陈光侠如是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个体化规范治疗,刘奶奶于近日“阳康”出院。因为该科医护和家人的陪伴,刘奶奶顽强勇敢地战胜了新冠病毒,渡过了她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刻。刘奶奶和她的家人不停地对消化内科全体医护表达真诚的谢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英勇的战士,他们义无反顾,迎难而上,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祛病扶伤、拯救苍生的事业中去,用自己最朴素的爱,守护患者,守护医院,守护这座城市!
向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白衣天使致敬!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