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综合消息: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这些形容词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11岁男孩的真实面容!
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湖南宁乡男孩陈子豪(化名),5年间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学习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从一个天真孩童变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这5年“填鸭战”,使得承受巨大压力的他身心疲惫,小小年纪就成了“白头翁”。
陈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载了5年“爱心”与“魔鬼”同在的训练,父母的无限期望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到底孰轻孰重?谁该为造就白头天才少年反思?
11岁男孩头发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宁乡县一环路玉潭镇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里,记者见到了白头天才少年陈子豪。小家伙瘦瘦的身子,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神情疲惫。他特意戴了顶帽子,但帽檐下的根根白发却露了“马脚”,不愿让人细看的小家伙马上躲到了妈妈刘琴(化名)身后,偷偷注视着大人们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亲称,儿子昨晚做作业一直做到今日凌晨3时许,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后,又开始复习功课,接着又去兴趣班上课。听了爸爸的话,坐在一旁的子豪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取下帽子的子豪显得很腼腆,满头的白发与年纪极不相称,看了让人心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要我上兴趣班。”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了看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的,功课永远都做不完”,子豪向记者叙述起自己紧张的每一天。
天没亮就起床,夜深了还在做作业,一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就连上厕所和上学路上也要背英语单词,晚上还要参加三个培训班的学习——这就是11岁少年陈子豪紧张“战斗”的一天。
孩子心里不情愿但又被父母逼着学,父母虽然心痛,但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两代人的无奈。专家认为,这种“填鸭”式的强迫性教育极为不妥,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性情变得暴躁,变成“问题少年”。
孩子自述 一个11岁少年忙碌的一天
从子豪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他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真正是紧张的一天,“战斗”的一天。
上厕所要背英语单词
凌晨6时许,天还没亮,伴随着录音机里的外语朗诵声,子豪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语单词书带进去看看,也能背几个单词噻!”对着急匆匆上厕所的子豪,母亲刘琴顺手将一本英语书塞入儿子怀中。
5分钟时间洗漱完毕后,子豪开始吃妈妈早已给他准备好的早餐——牛奶、鸡蛋和糕点,这是刘琴按营养书上所写搭配的。
由于与学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学。在母亲的“监管”下,路上还得再背些英语单词。
在学校遭“轮番轰炸”
早上7时许抵达学校后,子豪开始上早自习,还处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课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师就抱着一堆试卷走了进来。
接下来就是一天的学习了:讲解习题,考试,上课。中午12时,半小时吃完中餐后,又得抓紧时间做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同学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着了”。
下午又开始新一轮学习。“我们把这叫做轮番轰炸。”子豪说。
晚上参加两个培训班
终于熬到放学。17时30分,下课铃一响,子豪的妈妈刘琴早已等在校门口。一手接过孩子沉重的书包,一手递上保温饭盒。母子俩匆匆赶往“培优班”。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子豪食之无味地吃着晚餐。
子豪赶往晚上第一个新“战场”——奥数“培优班”,四五十名刚下课的学生又聚在一起。子豪发现,有人因太疲劳,便趴在桌上睡着了。子豪虽然眼皮“打架”,但还是强忍着瞌睡听课。
一个多小时后,课终于上完。刘琴又带着子豪坐上公交车,赶往3公里外的生物“兴趣班”。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终于下课,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
随后,子豪又赶往另一个“培优班”,直到晚上9时30分下课。
回家做两个小时作业
回到家已经晚上10时了。子豪喝完营养麦片,来不及休息一下,便开始做作业: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培优班”的试卷、妈妈附加的习题。一本,两本,三本,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时候,我做着做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就进来把我叫醒。”
屋外万籁寂静,不远处偶尔传来狗吠声。做完所有作业,已经是晚上12时左右,精疲力尽的子豪丢下笔直奔床铺,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刘琴则开始打扫“战场”:收拾课本、给孩子脱衣服、洗脸……
无奈父母 我们是为了儿子的将来
“我们也心痛孩子。我们也是无奈呀。”说起逼子豪学习的事,子豪的父母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年上30多个“兴趣班”
子豪告诉记者,5年来,妈妈让他进了不下30个“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