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疫情一线: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徐州市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抗疫一线,他们夜以继日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真情书写着一个个守护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为了抗疫,他们有人热血写下请战书,有人奔赴荆楚战场,有人延期举办婚礼,有人剪下珍视的秀发……一个又一个白衣战士,铸造了徐州人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推出系列报道——徐州市医务工作者抗疫一线的故事,展示白衣战士的英勇风采。
“看到患者出院时的笑容,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张冠军
张冠军,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立即主动请缨要到一线去。虽然没能出征湖北,但张冠军始终奋战在我市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担任市传染病医院隔离一区的医疗组长,进入隔离病房,承担病区的医疗、病房管理及协调工作。
作为我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单位,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了我市约70%的确诊患者。
隔离病房里的工作是极为辛苦的。采访中,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进入隔离病房,要穿上洗手衣、防护服、隔离衣、胶靴,要戴帽子、口罩、三层手套、防护面罩,进入病房的那一刻起汗水就开始逐渐浸湿衣裳,护目镜一片雾茫茫。
“每次走出隔离病房,护目镜全是水,面部是口罩的深深勒痕,全身都是湿透的。这是一项极为考验人的工作”,最高峰的时期,张冠军从早上8点开始一天接诊了22个病人,当他凌晨1点从病房走出来时极度的疲惫无力,是在护士的帮助下才脱掉了隔离服。他回忆说,“我脱下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后,全身湿透,汗水顺着头发、面部向下流”。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大家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是渐进的,面临的是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张冠军冲锋在前,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做好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在和伙伴们的协同工作中,从病人收治到传染病疫情卡的上报;从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到治疗方案的调整;从对危重病人病情的密切观察到远程会诊,到治疗方案的调整,病情稳定后从复查患者咽拭子、胸部CT,到办理出院等各个方面,张冠军力争做到事无巨细,最大限度对病人负责,让患者安心。
对于患者,张冠军在关注他们病情变化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采访中,市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说,其中有一位患者在确诊后心理压力巨大,起初不能配合治疗。张冠军每次查房后都要单独和她交流,一步一步地引导她打开心结,几天之后她就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也渐渐开始有了笑容,经过治疗后顺利出院。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病房里的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后持续好转,陆续解除隔离出院。张冠军说,看到患者出院那一刻开心的笑容时,他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医生要站到患者身边,要握住患者的手”
——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史载祥
史载祥,主任医师,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在我市抗疫期间,史载祥还临危受命担任了另外一个职务:徐州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临时科主任。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史载祥起初主动请缨去支援武汉。2月3日晚上,他接到了待命支援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的通知。去支援家门口的“前线”,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尽己所能救治徐州的患者,史载祥说,这不仅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更是他的责任,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月5日下午,史载祥接到医院通知:2月6日上午到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报到。但2月5日晚上,史载祥就接到传染病医院领导的电话:有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请马上赶到传染病医院。病情就是命令,史载祥放下电话立即换衣服,和家人匆匆告别,自己开车出发,约半小时后到达传染病医院隔离监护病房。
到达监护病房后,史载祥了解到有一位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在无创机械通气下,指脉氧仅80%左右,随时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气管插管。对医生来说,给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是被感染风险最大的操作。史载祥与传染病医院ICU的朱主任等医生一起快速制订插管时最严密的防护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顺利完成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出现血压低、氧合改善不明显等情况,立即予以升压、肺复张、俯卧位等抢救措施。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渐趋平稳。
气管插管之后每天必须评估的问题之一就是是否有拔管的条件,因为气管插管可能会伴有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气压伤、感染、拔管困难等,但拔管有严格的条件,要想尽快满足其条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周后,2月12日,当刚刚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时,史载祥和伙伴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史载祥欣慰地说,多天来的汗水、辛苦、防护服下湿透的衣服、面部深深的压痕等等的付出,都值啦!
“因为这是江苏省第一例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她的病情变化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经过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努力,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的病人”,史载祥说,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在这一天一直伴随着整个团队。
2月9日下午,传染病医院领导在病房里传达了一项医院的任命,任命史载祥在抗疫期间为徐州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第二天一早,我市多家医疗机构的八位医生前来报到支持,成为史载祥的新“战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套、N95、眼罩、胶靴等装备成了大家每天的标配。史载祥坚持每天都要进行1-2次查房,如果患者病情有变化还随时进入病房查看情况,调整诊疗方案。
“我觉得,作为临床医生,只有到病人的身边才能真正了解病情,才能制订出精准的治疗方案;只有亲自握住患者的手给其鼓励,才能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史载祥说。
“有疫情的地方就是我的战场,我不能缺席”
——徐矿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郭毅
“我是个医生。有疫情的地方,就是我的主战场,我怎么能够缺席?” 徐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郭毅说。
2月6日,郭毅和徐矿总医院其他同事赶到徐州市传染病院,参与确诊患者救治,该院此时重症医学科床位全满,江苏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正在行俯卧位通气。
视触叩听是临床医生最基本的诊疗手段,但是因为穿着全身防护服,没法进行听诊,对患者肺部的评估只能通过血气分析、胸片、肺部超声等检验和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加上需要穿戴三层手套,触诊及超声检查变得相对困难,也增加了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的难度。
“我值班的时候,和三名护理人员同时做一个俯卧位通气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不过效果很好。”郭毅说,该患者在严格出入量控制,恰当镇静镇痛,抢先感染控制及合理营养支持前提下转危为安,8天后拔掉气管插管,后续无创呼吸机应用,病毒核酸检查结果转阴后转入普通隔离病区进行康复治疗。
“重症患者的预后,拼的就是哪个医生‘盯’得紧,‘盯’得细。这其中辛苦自不待言,但看到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很有成就感!”郭毅说,在面对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时,他们每天对患者的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反复讨论,结合诊疗规范,不放过一点细节,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
新冠肺炎多为聚集性感染,如果家人同时入院,他们之中有人的情绪可能会波动更大、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而且各种负面情绪交织:焦虑自己是不是能被治好,懊恼当初不该去那个地方和那个传染者在一起,愤怒因为自己的不小心传染了家人,恐惧就算治愈出院了会不会遭到周围人的嫌弃。
郭毅回忆说,有位重症患者,老年男性,他是入科时间最长的患者,当时在ICU进行治疗已达25天,氧合指数一直在100mmHg左右浮动,神志清醒。他的老伴、儿子也在隔离病房救治。生理的疾患慢慢导致患者心理崩溃,他开始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拒绝进食。
“我们常说重症医学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科,不该是冰冷的报警声和紧张的抢救过程。”郭毅介绍说,“我们把徐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工作风格带到这里来了,一手抓疾病治疗,一手抓心理治疗。我们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千方百计开解他,变着法子哄着患者吃饭。”后来,通过郭毅他们耐心地指导进行呼吸治疗,督促体位改变来改善肺重力区,两周后,老人病毒核酸检测转阴,脱离呼吸支持进入低条件氧疗。
在隔离病房工作的经历注定是难忘的。郭毅说,“这段第一线抗击疫情的经历对我来说,感触很深!有疫情的地方,就是我的战场。就好像身边有个藏在暗处的敌人,现在终于不用再被动挨打,不用摇旗呐喊一旁观战,我可以主动出击,可以亲临战场施展拳脚了!”
徐报融媒记者 周爱田 通讯员 吴启霞 孙海芹 李长鑫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