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儿童医院专家:发现孩子多动症,及早干预治疗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多动症”并不是个新鲜词,有的孩子稍微喜欢上蹿下跳些,就会被冠上“多动症”的称号。事实上,真正的多动症是一种儿童神经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干预,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会给家庭带来困扰。

  为帮助广大家长解决困扰,名医大讲堂邀请徐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朱萍开启线上直播,就儿童多动症的诊断鉴别、发现孩子患有多动症后的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科学解读。

  多动症儿童:神经行为存在障碍,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每年寒假,我们医院儿保科门诊就诊量都会大大增加,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来看多动症的。这些孩子往往很让家长们头疼。”徐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朱萍介绍说,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之一。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IQ在75分以上),但是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波动较大且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会是啥样?鹏鹏(化名)就是一个典型。虽说只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但鹏鹏的“破坏力”十足:课间撒欢儿乱跑,横冲直撞,一会儿掀翻人家书本,一会儿撞倒同学,令大家恨不得离他远远的。上课时,别人都在认真听课,他要么自顾自地玩,要么骚扰其他同学听讲,导致成绩持续下降,年级垫底。

  “因为孩子频频惹事,家长被老师约谈过多次,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最后来到我们这做了下检查评估,确诊孩子是多动症,之后接受了治疗干预,目前孩子的情况大有好转。”朱萍说。

  多动症患儿多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约7.2%,其中,60%~80%患儿的症状将持续到青少年期,50.9%可持续为成人多动症。在我国,多动症患病率较高,患病群体庞大,且有上升趋势,”朱萍说,“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整体患病率估算为6.3%,男女之比是4.9:1,这样算下来,我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及青少年约有2300万。”  


医生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儿童多动症是如何造成的?朱萍指出,这是由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该病中大部分具有遗传性。

  据了解,很多人一直认为多动症仅仅是个行为问题,但有相关专业检测结果显示,有些多动症患者其实存在脑体积异常、神经递质缺陷等器质性改变。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在一些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也较多存在多动症,估计与脑损伤有关系。

  太调皮或学习差未必就是多动症,提醒家长注意鉴别

  “我家孩子特别调皮,是不是因为患了多动症?”“我家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差,会不会是多动症导致的?”门诊时,很多家长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担忧。对此,朱萍的解释是,好动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学习差也未必是多动症导致的。她指出,正常活泼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儿童,他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天性活泼、调皮爱动、对新鲜事物或陌生环境有好奇心,活动量较大,但他们能够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症儿童从活动量上较正常儿童显著增多,多动不分场合,且行为常具有冲动性、破坏性、行为不计后果。

  多动症一定会影响学习,但孩子学习不好,不一定都是多动症,比如学习困难、精神发育迟滞等。这些孩子除了学习不好之外,它还有学习困难、精神发育迟滞这些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家长可能没办法搞清楚。所以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一定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评估,以免耽误孩子。

  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

  “ADHD”是儿童多动症的英文缩写,如果展开来说,更能了解这个疾病的症状。A即attention注意力,D即deficit缺陷,H即 hyperactivity多动,D即disorder障碍。事实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正是该病的核心症状。

  多动症患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持续用脑困难,难以执行任务。其具体表现有:玩积木或其他游戏时显得不专心;上课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等。

  多动症状多开始于幼儿早期,进入小学后因受到各种限制,表现会更为显著。婴儿时期,患儿会从摇篮或小车向外爬;幼儿时期,开始学步时会以跑代走,翻箱倒柜等;学龄时期,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喜欢招惹同学、同伴,从而发生争吵或打架,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易引起大人厌烦。

  冲动方面,多动症儿童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对一些不愉快刺激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具体表现:情绪不稳定、无故叫喊或哄闹、缺乏耐心、做事急急匆匆。

  “多动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行为方面的问题,出现多动症有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青少年患者会因该病导致学业损害、社交问题,到了成人期,会导致应对日常生活困难、失业、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后果。”朱萍强调,对于儿童多动症,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担心孩子是“多动症”,查查以下描述几项相符

  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儿童多动症的预后。其中,识别诊断非常关键。

  朱萍说,由于该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建议在专业医院或心理机构的帮助下进行。对于医生来说,要询问详细的病史(生长发育史),做一般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精神检查,还要进行心理测评(包括注意力测定、智力测定等)再结合有关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根据《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想要了解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可与以下特征进行对照。如果孩子在以下描述的情况中符合6条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那么建议父母应该向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注意力不集中维度,有9条描述:1、经常不能密切关注细节;2、经常难以维持注意力;3、与他人直接对话时,经常看起来没有在听;4、经常不遵循指示以致不能完成任务;5、经常难以组织任务和活动;6、经常回避、厌恶或不愿做需要持续注意力的任务;7、经常丢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物品;8、经常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分神;9、经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 多动、冲动维度,也有9条描述:1、经常手脚动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2、被期待坐在座位上时却经常离座;3、经常在不适当场合活动过多(坐立不安);4、经常难以安静地专注娱乐活动;5、经常“忙个不停”;6、经常讲话过多;7、经常提问未讲完就脱口回答;8、经常难以按次序等待;9、经常打断或侵扰他人。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这些症状普遍在12岁之前就已存在,提醒家长对低龄儿童加强关注。

  多动症是终身性慢性疾病,干预应遵循及时、全程、个体化原则

  朱萍指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误区,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不足,给有效控制儿童多动症上升趋势带来很大障碍。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要制订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治疗上,强调主管医生、家长、患儿与学校老师合作,针对每一个体,实施恰当的个体化治疗。

  她介绍,4岁-6岁的多动症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6岁以上,建议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患儿以较低用药剂量达到最佳疗效。

  “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要求应切合实际,不能像对待正常儿童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要明白‘多动症’是一种病,改变将患儿当作‘坏孩子’的看法,并改变单纯惩罚的教育方法。”朱萍说,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有耐心,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身作则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多动症预防方面,强调“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及对有高危因素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朱萍说,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出生低体重儿、早产儿、出生时有脑损伤的婴儿、属于“气质难养育型婴儿”应定期追踪观察;对在婴幼儿早期和学龄前期就有好哭、少睡、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等症状的儿童,在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应及早进行提高注意力的训练,这样有助于减少或减轻以后多动症的发生。

  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文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转自都市晨报  2020.4.3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