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战疫一线:1月26日,徐州首批医疗队23人驰援武汉;1月27日,第二批6名重症护士医疗队驰援;2月9日,第三批30人集结出征;2月11日,第四批25人重装集结,赶赴黄石;2月13日,163人的医疗队伍集结完毕,启程赶赴湖北;2月24日,心理医生带着“心灵解药”及康复者血浆奔赴抗“疫”一线。自战“疫”集结号吹响以来,先后有200多名徐州医护工作者闻令而动,增援湖北。
告别父母、吻别孩子、推迟婚期、剪短长发……他们一袭白衣,逆行而上,在荆楚大地上救死扶伤、守护生命,彰显“战士”的英勇无畏,又流露出“天使”的细致温情。
他们都是怎样的人?在湖北的工作进展如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和事? 本期继续为您呈现“徐州医护在湖北战‘疫’一线”的故事。
“为了病人早出舱,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姓名:于春雨
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队伍:徐州市第三批(2月9日)赴武汉医疗队
现工作地点: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
2019年,她第一次来到武汉,登黄鹤楼、吃热干面,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2020年,她再次来到武汉,驻守方舱,救治患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她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于春雨,也是徐州市第三批赴武汉医疗队的副队长。
为了迅速进入“作战”状态,于春雨他们夜以继日地练习穿脱防护服,还特意提前准备好了成人纸尿裤,以免工作时上厕所会浪费防护服。考虑到女队员头发太长,容易增加暴露风险,于春雨她们干脆剃掉后枕部的一圈头发,剪出“武汉头”造型。
于春雨的工作地点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这段时间,她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病人的陆续出舱。“从2月28日开始,已经连续几天没有新入舱的病人了,查房时很多老病人的症状也都大为好转,复查的核酸结果中,越来越多的病人转阴了,CT病灶减小了,3月2日的出舱病人数量更是首次破了百……”她的叙述中,喜悦之情难以掩抑。
怎么能不喜悦呢?为了让病人们早日出舱,“于春雨”们精心治疗、悉心护理、耐心抚慰,用许多个日日夜夜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医护使命。出舱前,两名阿姨走到于春雨跟前,表示感谢:“江苏的医生好啊,我们遇到好医生了!”一名年轻女孩给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拍了照,她说:“虽然看不到你们的样子,但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名字。”还有一个年轻男孩告诉于春雨,他把医护人员忙碌辛苦的工作状态发到了网上,让大家记得去看……
尽管方舱里病人少了些,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却没有减少。“最近我们加大了核酸和CT的筛查力度,抽调了一批医生开设采集咽拭子专班,还抽调了一批医生专门开设了舱外病历班,所以最近舱内医生的排班比较密集。”于春雨说,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顺利出院,大家再忙也不觉得累,而是更坚定了“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的决心。
“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打开手机了解最新的疫情消息,当发现武汉新增的确诊人数有所下降时,精神就会为之一振,感觉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于春雨如是说。
为了护理好每一名病人,他争分夺秒、细致操作
姓名:李振
单位: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小组组长
队伍:徐州市第一批(1月26日)赴武汉医疗队
现工作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作为我市首批赴武汉医疗队队员之一,李振抵达武汉已有45天。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最初的一个月,李振主要负责管理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每天工作基本在6个小时左右。尽管工作风险大、强度高,可他却忙得很充实,尽显多面手本色。
“在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7年,担任科室护理小组组长也有3年了,所以积累了很多重症护理经验,呼吸机操作技术也很熟练。”李振说,此前的工作经历让他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高效开展支援工作。在重症病房,病人多而护士少,李振他们6个人管18张床。
重症监护室里都需要做些什么?不妨了解下李振日常的上班状态。
30床的大叔,入ICU已有11天了,李振先是对其做了全身评估,然后又对其呼吸机参数进行了调整。为了防止其出现压疮,他准备给病人翻个身,但大家都在忙,李振干脆自己干。一个人给病人翻身,肯定要耗费大量体力,再加上防护服密不透风,李振明显感到内层的隔离衣很快湿透了,“防护口罩憋得我大口喘气,虽然很难,还是加油吧!”
30床病人刚安置好,26床的64岁阿姨发起了呼叫。这名阿姨自述憋喘,且担心家人,不住地想寻求安慰。李振就耐心回复她:“您现在一直在好转,病毒感染都有自限性的,相信您很快就会出院的……”在他的安抚下,26床病人渐渐放松下来。
此时,12床老爷子躁动之下弄掉了无创呼吸机器,李振赶紧过去为其开放气道、加压给氧,并为其重新戴上呼吸机面罩。
“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但觉得很充实。我就觉得,把每一分钟都抢着过,每个操作都做到位,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李振如是说。
从2月28日起,因为疫情变化,李振他们撤出了重症隔离病房,跟随医疗队整体接管医院的27病区。在这里,病人的病情都比较稳定,治疗上主要侧重生活上的护理以及心理疏导。
“患者在隔离病房里待的时间太久,难免会心情不好,我们就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交流、疏导,希望他们有好的状态去配合治疗。”李振说,考虑到病人在生活物资方面不易获得,他们医护人员经常会把自己手中的物资带给患者,比如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还有水果、牛奶等食物。
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是紧张而辛苦的,但也是充满感动和力量的。除了陆续有患者出院这件大喜事外,李振说,他还有一个收获——从听不懂“武汉普通话”到现在全程交流无障碍,“更明白病人的需求,护理时就能做得更细致。”
戴口罩捂出一脸红疹的她,甘愿牺牲颜值多救人
姓名:伏蜜蜜
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分院外科主管护师
队伍:徐州市第一批(1月26日)赴武汉医疗队
现工作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使命与职责;冲锋在前、为国解忧,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一名党员,主动请缨前往武汉一线,在与新冠病毒交战的战场上,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伏蜜蜜的必然选择。
1月26日到达武汉后,伏蜜蜜与队友们主要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8病区开展工作。病区收治70多名病人,重症的十余人,工作量相当大。“来到武汉的前20天,每天都要在隔离病房里工作四五个小时,那时病人们的输液量也大,我们的输液操作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是不间断的,再加上还有发药、发饭、监测生命体征等各种护理,真的是忙得脚不沾地。”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行动颇为不便,戴着N95口罩,呼吸也不顺畅。但即便这样,伏蜜蜜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55床的老太太,70多岁,半身不遂,因为没有家人陪伴,日常全靠医护人员照料。每个班上,伏蜜蜜对老人的护理细致又周到。当然,如果需要给老人换衣服或是翻身,她一个人搞不定,就会跟队友一起合作。“你别看就换个衣服或是床单,有时候两个人都不行,还得求助第三人。好不容易换好了,我们也出了一身汗。”
除了治疗上细致、生活上照顾,伏蜜蜜还格外关心病人的情绪。“有些病人表现得很害怕,觉得自己好不了,也不配合治疗,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伏蜜蜜说,她会跟这些患者聊聊家常,帮他们开导心结,甚至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患者家属,通过家属给患者做思想工作。50床的阿姨,最开始几乎丧失求生的意志,但在伏蜜蜜他们的开导下,逐渐转变了心态,一个月后顺利出院。告别时,阿姨紧紧握住伏蜜蜜的手说:“谢谢你们徐州人,你们辛苦了。”这让伏蜜蜜觉得,自己再忙再累也值得。
忙与累,或许是奋战在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底色。可对伏蜜蜜来说,她要多受一层罪。因为皮肤敏感,来到武汉后一个星期,她的脸上就长满湿疹,又红、又痒、又肿,可把伏蜜蜜折腾得不轻。据皮肤科医生说,她这应该是戴N95口罩捂出来的,局部保持干燥才能让湿疹慢慢消下去。不戴口罩才能保持干燥,这就意味着不能进隔离病房,这种时候,伏蜜蜜自然不肯缺席“战斗”,增加队友们的工作量。但是手头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涂些药膏止止痒。“虽然我也很爱美,不想一直顶着一脸红疹,但跟救治病人相比,短暂性‘毁容’我也是可以承受的,希望‘战斗’结束后,早点恢复颜值吧。”伏蜜蜜如是说。
3月初,伏蜜蜜他们转战到医院的第27病区。截至3月10日,她在武汉已经工作了45天
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通讯员 谈建荣 杨焱 转自都市晨报 2020.3.10
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