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战大考 坚定“四个自信”
中共徐州市委书记 周铁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干出来的。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对我们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奋力夺取“双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发展成就,创造出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一直在思考,4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与市场经济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形成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铸就了跨越发展的历史辉煌。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一盘散沙、一塌糊涂、毫无前途。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严峻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创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漫长征途中,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深入践行执政为民理念,与时俱进造福广大百姓,坚定不移贯彻群众路线,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全面小康目标不断迈进,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持。
正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现的,在我们国家创造了奇迹、变成了可能。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40多年来,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把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与市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的格局,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通过开放成功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从全球化中获得资金、人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加速提升经济竞争力,使我国发展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交流、携手应对疫情,努力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二,纵观这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轨迹,无论是老牌的、发达的、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走下坡路,这是为什么?
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拉美等一些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不断积累和爆发各种矛盾问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都呈现相对下滑趋势。
从经济层面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由于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资源被私人占有,政府能够掌握和调配的资源受到极大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可调节的空间小、效率低,必然造成资源配置出现错位,形成调控缺位与市场失灵并存的局面。
资本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资本家为了逐利就会通过不断榨取“剩余价值”来积累资本和扩大再生产,进而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结构失衡,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近些年来,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比较缓慢,无论是经济总量占比还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都在下降,其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也在相应发生变化。这除了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外,还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与弊端。
从政治层面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正在逐渐陷入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演化为政治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兴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正在逐渐被民粹主义替代。民粹主义普遍缺乏成型的政治理念,而是一味地反精英、反传统、反建制甚至反全球化,只会造成政治极化、民主异化和治理弱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立。
在民粹主义浪潮下,公投民主被泛化与滥用,传统的民主价值被扭曲,一些政客任性妄为、不负责任,有的在国家重大政策上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会使国家分裂、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也干不成大事,最终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从社会层面看,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层出不穷、难以根除。
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其分配制度的不公平,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被少数富裕阶层占有,结果就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
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民生改善乏力,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累积和爆发,各类暴力犯罪、流血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治安状况急剧恶化,有的国家甚至长期陷于动荡之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国家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隐藏式的歧视依然很多,真正实现种族平等的道路还很漫长。
第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向上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走下坡路的现实,对我们认识马克思170多年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论断有哪些启示?
马克思在170多年前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人类社会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六个发展阶段。17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的论断科学不科学、正确不正确?
对此,我们应该有更多理性的认识。
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过去一讲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有的人就会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如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看法有失片面。
解放前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曙光。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较量竞争中,新中国不仅生存下来,还一步步发展壮大,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越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自我改良?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是17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垂而未死、尚未灭亡,是因为它进行了自我调节、自我改良。
但这种调节和改良只是危机倒逼的结果,并没有触动制度根基,因而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延续资本主义的生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最终命运。
随着中国发展快速崛起,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进行反思,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总结、甚至学习和借鉴。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社会主义都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资本主义社会的下一个形态必然就是社会主义。
3、如何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认为共产主义只能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比如科技智能化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在未来社会中,智能机器人将会替代人类大量的简单劳动,人类将从事更为复杂的劳动,劳动不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实现价值、生活的需要,这时社会产品就会极大丰富,按劳分配就会被按需分配替代。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曙光。
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接续奋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