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享受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群众的基本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长期以来,徐州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将改善医疗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健康徐州建设、综合医改、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健康徐州专题继续深入“服务篇”,重点介绍全市各大医院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优质服务建设,全方位、多角度“透视”徐州卫生健康领域正在发生的改变。
市肿瘤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
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为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最具实力的肿瘤医院、最具特色的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医院),今年是该院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诊疗中心的攻坚之年。
通过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市肿瘤医院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实施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疗服务十项举措”,狠抓行风教育,恪守医德规范,让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满意服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探索建立医务社工和青年志愿者制度,多种形式与社会志愿者服务团体联动,推进医院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患者提供诊疗、生活、法务和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
肿瘤防治一直是市肿瘤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苏北地区唯一一家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医院,该院已连续6年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筛查工作,累计筛查徐州市民近10万人次。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模式,该院积极探索肿瘤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真正做到了将高危评估平台、预约平台、筛查信息平台、随访平台和肿瘤登记平台一体化,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树立了“徐州特色”的肿瘤筛查模式,荣获国家癌症中心颁发的“全国最佳项目管理奖”“全国最佳信息平台创新奖”和“全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影响力奖”,并获得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颁发的“肿瘤防控奖”。
推进医疗质量全过程管理,加强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以落实肿瘤联合会诊制度为抓手,提高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手术分级管理与限制类医疗技术的备案监管、实时监测技术项目的开展。加快市级“胸痛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卒中救治中心”创建,推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注重医疗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狠抓安全预控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全力保障患者安全。
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推行“一病一品”,探索无呕病房和静疗标准化病房的建设,提升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通过书面、视频、微信群、公众号、健康大讲堂、病友俱乐部不同形式推进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和提升静疗、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把淋巴水肿康复门诊做成徐州市特色护理门诊,新开助产专科门诊,积极打造护理服务的品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优化诊室布局,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加强普通门诊及专家门诊的出诊管理,明确门诊部管理职责,用制度规范出诊管理,提升门诊服务水平。加大对门诊病历、处方、申请单的检查力度,加强门诊合理用药,规范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坚决执行门诊患者不输液,降低患者用药损害,大力提升诊疗质量。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医院信息化提档升级。做好肿瘤大数据中心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快肿瘤联合会诊中心建设,开展面向淮海经济区的肿瘤专科远程医疗服务。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提供分时段预约、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网络支付等线上服务。
大力推进自助服务项目,实现网络、自助机、手机APP等多种形式的实名挂号、预约、缴费、打印发票、诊间支付等功能,增加彩超、病理报告自助打印业务,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行门诊电子病历,实现门诊日志电子化,有效存储门诊患者就诊信息。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对门诊就诊、检查进行实时流量监测,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及时调配医疗资源,有效缓解就诊压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市中医院向服务要品牌
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作为淮海经济区影响力最大的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认真落实“向服务要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患者满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医联体建设水平,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医特色强、中西医结合领先、综合实力水平高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响应国家号召,徐州市中医院去年初就全面开启了医联体建设工作,注重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医疗条件相对欠发达的基层,帮助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疗技术。开展一年多来,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龙头医院,已与本市县(市)区2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建专家工作室56个,在培训、培养当地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同时,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既传播了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打响了医院优质品牌。
丰县欢口医院荆志涛工作室、丰县宋楼医院王雷工作室、沛县中医院张雷工作室、铜山刘集医院陈瑞超工作室、中源康复医院张义勤工作室、邳州炮车医院张磊工作室……市中医院借助医院本土名医多的特点,鼓励各科主任、专家以个人名义或所在科室名义回原籍的基层医院组建名医工作室,每周一次开展中医医疗帮扶工作。
乡音乡情拉近了名医与老百姓的距离,更扩大了医院的美誉度。刘峰林和张雷同是沛县胡寨人,他俩与呼吸科主任翟芳芝互相配合,在胡寨卫生院形成小型的肿瘤多学科专家会诊(MDT),3位专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专长,解决了许多周边患者的疑难杂症,免却了他们复诊的奔波之苦。在医疗帮扶中,医生们都自觉地想尽办法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在急病期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抢救,对远乡的患者来说关系到生命安危。市中医院心内科去年3月在丰县的首羡、梁寨两家卫生院安装调试了心电图机,实现了网上心电图远程会诊。医院还整合医院现有资源,成立远程心电会诊中心,连接县(市)区20多家医院,实现了网上心电图远程会诊,解决了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患者的燃眉之急。建立心电网络微信群,方便与基层医生沟通交流,分享典型病例救治,促进医术交流,解决患者的难题。该院还推出“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中心、“互联网+影像”远程影像中心等,让优势医疗资源充分下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曾有一位50多岁的县区患者,被心慌胸闷困扰多年,每次发病都没有抓到异常心电图,一直未能明确诊断治疗,后偶然因心慌胸闷发作,至当地卫生院就医,抓到心动过速的异常心电图,卫生院将患者的心电图传到市中医院的心电中心,李家岭主任读图后第一时间作出室上速诊断,并远程指导当地医生实施了急救处理,待病情稳定,120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市中医院,很快安排做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康复良好。
目前,市中医院的心电会诊中心已做到医院本部和医联体成员的联网全覆盖,在继续深化扩展这项工作中,未来的心电会诊中心还要将联网的范围扩大到120救护车和社区、家庭。家庭监测仪器可对患者病情进行24小时监测,帮助患者自己或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监控到的数据与心电会诊中心联网,借助网络云技术将监测的结果及时通过网络设备传输到医院的心电会诊中心,心电医师在接受器上看到提示后,及时作出诊断,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随时享受到专家级服务。
此外,自2017年市中医院还开展了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医学模式,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化治疗和考核制度,将中西医兼备的治疗理念运用到肿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中。联合门诊开诊以来,共有300多个疑难病例接受了多学科讨论,200多位患者在中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九成以上患者通过中医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灌肠、中药泡洗、针灸等中医疗法,收到了良好临床效果。
门诊多学科会诊还实行预约制,由门诊部负责接受预约,统一安排专家出诊时间;每周固定召开两次多学科病例讨论会,根据需要可随时增加,针对疑难重症肿瘤疾患,在参照通用病种诊疗规范或指南的前提下,通过MDT的方式,集思广益,讨论制定针对患者情况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程序,对患者的各项检查和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论证,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大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对诊疗起着关键作用。市中医院全院各科室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信息均要求录入医院肿瘤平台,或由医务科专人自院电子病历系统抓取数据,加强患者的入院诊断、手术方式及有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与监管。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对恶性肿瘤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为患者合理安排复查时间、提前预约接诊专家,并将随访内容及时录入肿瘤平台数据库,为参加肿瘤中心的各专科监测患者病情提供了方便。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