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矿总院频道: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引领我市在临床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我市开展了“卫生创新(技术攻关)团队”建设工作。近日从市卫计委获悉,此项工作共评选出10支创新团队,徐矿总医院“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救治关键技术攻关团队”成功入选培养计划。
入选市级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卫生创新(技术攻关)团队”创建工作于2015年年底启动,旨在遴选出具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围绕一种专科疾病、一项关键技术,进行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完成国内领先技术的转化或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过程,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技术高地,同时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卫生创新团队”奠定基础。
该项目面向全市医疗机构开展,采取材料审查、专家答辩、现场考核等形式进行评审并提出意见后,由市卫生计生委审核研究,予以立项。经过层层考核,徐矿总医院“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救治关键技术攻关团队”等10支团队确定为徐州市医学创新(技术攻关)团队培养对象。徐矿总医院申报的“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综合治疗”项目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
“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救治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依托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所设,团队带头人为该院院长荣良群教授。据了解,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承担国家级及省级以上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市厅级新技术引进奖10项,发表中华及SCI系列论文36篇,在脑血管病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荣良群教授多年来深耕神经内科专业,临床科研皆有创建,拥有江苏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徐州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权威头衔,个人实力毋庸赘言。
此外,该团队骨干皆是如徐矿总医院业务副院长魏秀娥、神经内科副主任陶中海、神经内科副主任刘海艳、中心实验室主任张清秀这般的业内“大咖”。哪怕从数字上看,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人,这样的梯度结构也足以说明其整体水平不同凡响。
总之,这支队伍人才结构合理、个个业务精湛,完全符合创新团队“技术过硬、勇于拼搏、创新力强”的要求。
急性脑梗死综合治疗水平地区领先
结合我市医疗卫生需求及自身技术优势,徐矿总医院将“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综合治疗”作为此次创新团队的申报项目,由此展示出的诊疗能力、防治技术、学术水平获得了评审组的一致认可。
为什么要创新研究急性脑梗死的救治?荣良群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脑梗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病因和首位致残病因,如何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题。超早期(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是脑梗死急性期最有效的方法,但接受治疗的比例不足5%,如何缩短DNT (入院到用药时间)时间至关重要。”
他指出,目前大家普遍对溶栓治疗认识不足,这将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门急诊不能及时通知神经科会诊,影像学不能及时安排检查,检验科不能及时化验血液标本并发送报告,药剂科不能及时提供溶栓药物,患者溶栓决策时间较长等,从而错过r-tPA静脉溶栓的4.5小时,往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缺憾和负担。
为确保脑梗死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徐矿总医院从2013年开始就开通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救、检验、影像、溶栓小组无缝连接,抢抓黄金治疗的4.5小时,不耽搁一分一秒,按照国际和国内指南,给予标准化的治疗。
根据统计,2013年至今,徐矿总医院静脉溶栓质控时间点一直在优化。专科医生接诊时间、CT检查时间、检验报告时间、入院到用药时间都有明显缩短,2015年平均DNT时间43.9分钟,速度方面全国领先。可以说,在脑梗死急性期r-tPA静脉溶栓方面,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掌握了关键技术并已形成优势。
静脉溶栓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好办法,却也有自身局限——血管再通率低,只有30%左右;那么此时就要考虑对前循环梗死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支架-取栓,因此,急性脑梗死急性期血管内治疗已逐步成为脑梗死治疗的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可明显的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梗死面积。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率先在全市开展此技术,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但遗憾的是,脑梗死急性期血管内取栓治疗在大多数三级医院尚处于起步阶段。
度过急性期后,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24小时后抗血血小板聚集治疗至关重要,专家们强调的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基石”,然而临床研究发现,一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也就是说,有患者对该药物耐药,吃了不起作用。为此,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开展基因检测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项目,及时掌握患者对药物的适用性,已帮助100余名患者正确用药,避免“药不对症”情况的发生。截至目前,这两个项目在徐州地区均为首创。
推动全市建立脑梗急救体系,提升地区救治能力
入选卫生创新(技术攻关)团队培养计划是褒奖,但不是功劳章。创新团队立项后,要与市卫生计生委签订建设合同,量化年度工作任务,在规定期限内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标。
未来三年,徐矿总医院“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救治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将围绕着“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综合治疗”进一步研究突破,并做出示范推广。
具体包括:推广该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缩短入院到用药时间;建立徐州市急性脑梗死“紧急救治体系”,开通血管内治疗绿色通道;探讨后循环梗死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基因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等精准医疗手段,指导患者急性期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等。同时要求发表中华及SCI系列论文10篇以上;申报省、市级新技术引进奖2项;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以上大会发言2次以上;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5名,打造出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
荣良群教授说,鉴于目前我市静脉溶栓有效开展率不高,一些医院急性脑梗死救治能力有限,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存在误区,他们创新团队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比如,要通过结对帮扶、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广本院关键技术,优化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流程,并将县级医院及徐州周边医院纳入到“紧急救治体系”中来,搭建急性期“桥接”治疗“快速通道”。
在这一体系中,脑梗死急性救治将形成规范。发病4.5小时内先行r-tPA静脉溶栓,再血管评估,发病4.5-8小时的直接血管评估,接着采取大血管闭塞桥接治疗;各县市卒中中心发现大血管闭塞的安排紧急转运。在大血管闭塞桥接治疗阶段,同时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筛查等,接下来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随访,做好数据收集、卒中数据库及统计学分析。
荣良群教授表示,通过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的实施,我市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综合治疗方面将会有较大突破,徐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救治能力将得到提升。”使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有溶栓禁忌的患者、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患者能够从血管内治疗获益,另外,应用精准医疗手段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的选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