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病知多少


  中医把某些疾病叫风。如把属于痹病或属于伤痛的,或属于内、外、五官、神经和皮肤等各科中的某些病,以风命名。风名繁多,且与病态症状、病所、颜色、特征及其他病情等有关。
  以禽兽虫鱼形态命名的有:鹤膝风、鹅掌风、鸡爪风(患指、趾萎缩)、白虎风(肿痛,势似白虎的迅猛)、羊癜风、蚂蚁风(患处小丘疹似蚂蚁成片密集,疔痒有渗出液)、龟背风等。
  以农业相关术语命名的有:秧风、草鞋风、担子风、麦芒风。
  以症状命名的有:雷头风、摇头风、歪头风、歪嘴风、牵嘴风、漏肩风、缠腰风、吊脚风(脚抽筋)、穿踝风等。
  以部位命名的有:正头风、偏头风、喉风(喉痹)、骨槽风、半肢风、脉窝风(肌腱炎之类)、落骱风(历节风)、沿爪风(甲沟炎)、坐臀风、阴囊风、四肢风等。
  以特征命名的有:厉风(大麻风)、瘫风、痉风、截足风(脱疽)、大脚风、软骨风等。  以颜色命名的有:赤游风、紫白癜风、白癜风、风白秃风等。
  以病程命名的有:四六风、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等。
  以脏腑命名的有:小儿肺风、肝风、肾风(急性肾炎)、肠风(便血
解说中医学的十个数字
  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
  二气: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二气。
  三物:中药来源主要是植物、矿物和动物。
  四气:中药的药性是寒、热、温、凉,称四气。
  四诊:中医诊病的方法是望、闻、问、切。
  五味:中药的药味是酸、苦、辛、甘、咸。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常指自然界四季气候的正常变化,称为六气;如超
  越正常限度,即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则称为六淫。
  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情志活动,如超越限度,则常能成为内伤病的致病因素。
  八法:为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汗、吐、泻、和、温、清、消、补。
  九痛:中医将疼痛的感觉,分为胀痛、坠痛、刺痛、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隐痛9种。
  十问:中医问诊的十问歌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指大、小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须问经期,天花麻
治虚之本,肺脾肾是也
  虚劳是指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亦称虚损。虚指脏气亏虚,阴阳气血不足;损指形体消损,肌肉瘦弱;虚损日久即成为劳。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伤过度.饮食不节,病后体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病变部位涉及五脏,而以肺脾肾为主;病理性质则是阴阳气血不足,或单病。或相兼为病。治疗本病总以补益为主。所谓“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治病求本”的含义有诸多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以下五方面:①病因为本。对于病因为本的认识,首推朱丹溪的阴阳病邪为本:“疾病之源,不离于阴阳二邪也,穷此而疗之,厥疾弗瘳者鲜矣……夫风、热、火之病,病即本于阳;湿、燥、寒之病,病即本于阴。”次推周慎斋的起病之本为本:“种种变幻,实似虚,虚似实,外似内,内似外,难以枚举,皆宜细心求其本也。本必有因,或因寒热,或因食气,或因虚实,或兼时令之旺衰。”②脾胃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有伤。百病乃生。黄承吴说:“治病必以脾胃为本……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故人生以胃气为本。”突出了脾胃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以示其在病理及其临床诊疗上的重要意义。③脾肾为本。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性命之根,人之生唯赖此二脏,而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亦当重脾肾。李中梓说:“《经》日:‘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治病要保护脾肾,根本在而病有痊愈之机。④六变为本。《景岳书•求本论》指出:“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病之变化不出此六端,治病求本与表里寒热虚实相结合,便于临床用,也丰富了治病求本的内容。⑤病机为本。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并进一步解释:“结合临床实际看,‘本’当指疾病的病机而言,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等。均是病机要素。”将治病求本的含义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既具体又实用。
  实际上,肺脾肾三脏相互之间是互助互用、密切联系的。肺司呼吸,《理虚元鉴》谓“肺为五脏之天”: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地”,后天之“天~地”相合,共同化生后天之气,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肺司呼吸,肾主纳气。张志聪认为“肺肾之气相通.肺主气发源于肾”,故《类证治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充养、培育肾中的先天之气,二者互生互用。共同构成一身之真气。此一身之真气通过三焦敷布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腠,发挥其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皆能影响一身之气的形成,导致气的生成不足。功能减弱。或导致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等。临床上对于气虚病证的治疗,从肺脾肾调治。常获卓效。故此《理虚元鉴》云:“理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知斯三者,治虚之道毕矣。”综上所述,肺主一身之气与脾肾为生气之源,是从不同的方面强调肺脾肾三脏对于气的重要性。中医理论指出正气与肺脾肾等脏器有很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