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管理、教育、营养、监测 全面关注儿童糖尿病

2013-08-19 14:45
摘要:
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其发病率占全部糖尿病的4-5%,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儿童1型糖尿病绝对数量不容小视……徐州中医咨询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其发病率占全部糖尿病的4-5%,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儿童1型糖尿病绝对数量不容小视。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5-6岁以下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鉴于我国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状况,一旦孩子发病,不仅对患者本人,更是对一个家庭带来巨大打击和痛苦。儿童糖尿病由于其年龄特点,以及其独特发病机制,使其在治疗、管理、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异于成人糖尿病患者,因此,儿童糖尿病在以上各方面尤其应得到更多关注。日前有幸参加WDF(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项目组织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儿童糖尿病在治疗、管理、教育、营养、监测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简要总结如下:

  1、 治疗篇

  儿童糖尿病主要指14岁以下儿童所患糖尿病者,这部分患者98%是1型糖尿病,仅有2%是2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多数与基因有关,当然也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病理特点是患儿胰腺内胰岛细胞逐渐凋亡衰竭,几乎没有胰岛素分泌,导致体内葡萄糖无法代谢吸收,从而出现持续高血糖状态,并引起其它一系列代谢紊乱,严重者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这部分患儿治疗的关键是胰岛素。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之前,患1型糖尿病的患儿几乎和得了绝症没有什么区别,等待他(她)们的只有死亡。因此,胰岛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胰岛素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千千万万的1型糖尿病患儿,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到晚年,胰岛素的发现者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他伟大的成就。

  尽管有了胰岛素可以使糖尿病患儿免于死亡威胁,但他们的代价是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者不合理,血糖不能平稳达标,他们还会面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威胁,比如持续高血糖会引起眼睛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肾脏损害导致尿毒症、神经病变引起足部坏疽而截肢等,还有反复急性酮症酸中毒需要住院抢救。而过量的使用胰岛素又会使患儿反复出现低血糖,从而对生理和心理甚至大脑造成伤害。

  因此儿童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要求是:更灵活、安全、有效。在基于以上原则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还要了解儿童以下特点:⑴不可预知行为,⑵不可预知饮食习惯,⑶低血糖感知差,⑷更高的胰岛素敏感性,⑸更长的夜间睡眠时间等等,根据以上原则和特点,儿童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一定是以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为主,既每日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再加上每日睡前注射一次长效基础胰岛素,千万不可图省事或怕麻烦而减少注射次数。因为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要求远比成人要严格得多。对儿童来说,少注射一个单位胰岛素血糖就可能高十几或二十几,而多注射一个单位胰岛素又可能出现低血糖。对胰岛素药物的选择建议最好使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这类胰岛素起效快、作用强、代谢时间短,使用灵活方便,餐前、餐中、餐后均可注射。如果有较好经济条件,更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是选择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腺”,可以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儿童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既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2、 教育管理篇

  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可带来诸多获益,如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等。但常规的长期自我管理经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失败,主要就是因为时间受限,以课程为主导的形式不能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因此儿童糖尿病教育管理需要新模式。

  目前研究显示,儿童糖尿病教育管理的一些新模式更具有优势,其中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如应对技巧训练(CST)以儿童患者为主导,提高了参与度,让儿童参与讨论相关应对技巧等等,可更好的改善血糖,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对低血糖担心,改善生活质量。此外,还有远程医疗及互联网技术措施如互联网心理教育项目、自动糖尿病管理系统(ADS),同龄人为主导的自我管理培训(PLSM)等也均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3、 营养篇

  营养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措施之一,但对于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问题仍存有疑惑,同时“吃”也给血糖控制带来挑战。

  营养治疗应营养均衡,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让血糖达到接近正常值,对此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制定了相关原则。

  但目前常用的营养治疗方法如食物交换份法等存在不足,未考虑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而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则可计算每餐的碳水化合物,通过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来确定胰岛素注射量,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增加饮食灵活性,减少低血糖和胰岛素用量。

  4、 监测篇

  自我血糖监测(SMBG)在改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治疗计划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加强血糖监测可改善血糖。因此,我国及ADA、ACCE、IDF等权威糖尿病指南均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合理的血糖监测。

  但目前我国的SMBG现状不容乐观,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并对监测频率及个点血糖适用范围进行了推荐。

  临床实践中,SMBG不应是单纯的血糖监测,而应结合教育和培训,以充分发挥SMBG在血糖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