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医院普外科吴建华: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手术

  本病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过去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与耻骨直肠肌肥厚相混淆,而且将其归咎于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紊乱、反常收缩所致,所以曾有人采用耻骨直肠肌切断术、耻骨直肠肌全束部分切除术,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杨新庆等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设计了“闭孔内肌自体移植术”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闭孔内肌呈扇形,围绕闭孔起自小骨盆的内侧面,表面覆以闭孔筋膜。肛提肌位于闭孔筋膜的起始部将此肌分成上部(骨盆部)和下部(会阴部)。阴部管(即Alcock管)是闭孔筋膜集中部位的管状裂隙,内有阴部内血管和神经,它将闭孔内肌会阴部进一步分为前上部和后下部。闭孔内肌肌束向外聚成一条细腱,穿过坐骨小孔止于股骨转子窝。Farag解剖了9具尸体,于两侧肛旁做弧形切口,于坐骨直肠窝内解剖游离闭孔内肌会阴部的后下部,证明在不损伤阴部内血管和神经的情况下,可以完整地游离包括肌腱在内的这部分肌肉,游离后的肌肉可以无张力地与肛管侧壁缝合。Farag还对10位健康人和3例肛门括约肌痉挛病人进行闭孔内肌的肌电图检查,结果发现闭孔内肌在排便时有收缩的功能。Shafik用10条蒙古狗行闭孔内肌移位术,同时切除肛提肌。

 研究结果显示:闭孔内肌在移位术前接受刺激时并不改变肛管压力,但在术后接受刺激时可引起肛管压力显著降低;闭孔内肌在术前无静息肌电活动,但在术后6个月有明显肌电活动存在,肛提肌由骨骼肌和平滑肌纤维组成,闭孔内肌仅由骨骼肌组成,但术后6个月将闭孔内肌作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平滑肌纤维存在。以上研究提示闭孔内肌可部分替代盆底肌的功能,且经会阴部进行闭孔内肌自体移植在手术操作上是可行的。术后建立肛管扩张机制,以对抗反常收缩的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可以解除盆底痉挛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

 手术步骤:(1)病人鞍麻后取折刀位,距肛缘1.5cm处的坐骨直肠窝左右两侧各做一长约5cm的切口。(2)切开皮下组织及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术者左手示指插入直肠,在坐骨结节上2cm处即可触摸到闭孔内肌下缘,在左手示指的引导下用尖刀切开闭孔内肌筋膜,用钝锐性结合的方法游离闭孔内肌的后下部。(3)将游离的闭孔内肌后下部、闭孔内肌筋膜缝合在肛管的每一侧壁,即缝合在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深层和浅层之间,每侧缝合3针。在缝合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时,勿穿透肠壁。盆底痉挛综合征病人常同时合并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等其它引起便秘的疾病,有时需同时手术处理。

  咨询电话:85707122 ;839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