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孙凤霞:我赶上了中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资讯:徐州市中医院孙凤霞在征文《我和我的祖国》中写道:“作为“孙氏内科”第四代传人,相比祖辈,我赶上了中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以下是她的征文内容——

  我叫孙凤霞,今年80岁,是“孙氏内科”第四代传人。想想“孙氏内科”150多年来的历程,我就一句话:中医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我的祖辈没遇上,我遇上了。

  

       我的曾祖父孙华麟原籍山东泰安,在家传中医的基础上,针对北方气候干燥、肠胃病多发的实际,专攻脾胃功能的中医调养,创立了“孙氏内科”流派。功成名就之后的曾祖父在光绪初年来到徐州,在文亭街中兴巷7号挂牌行医。

  光绪帝在位时曾多次征召名医入宫。曾祖父因为在内科方面的成就,被徐州知府举荐到太医院。清《清实录》(1908年10月21日)记载:“上疾增剧……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可惜的是光绪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全部失调,“调理多时,全无寸效”,1908年11月14日光绪暴崩,享年38岁。辛亥革命后,曾祖父回到徐州,仍在家里开诊所。我记得当时家里有两块匾,一块写着“世代仁术”,是太医院送的;另一块小一点,写着“大医精诚”四个字,是当时看病的群众送的。文革时“破四旧”,徐州卫校的红卫兵跑到我们家把两块匾砸了。

  我的祖父孙岱松生于1884年,是徐州的民国名医,他的事迹多见于《徐州市志》中。民国时期,徐州多次暴发“天花”“麻疹”“疫痢”等疫情,爷爷等名中医都参加了救治。解放前,祖父和父亲孙幼松一直在家里行医。解放后公私合营,我们家的房子交给了国家。爷爷先在第六联合诊所,后来到了徐州二院(徐医附院)中医科。1962年,78岁的爷爷还被评为徐医附院“先进工作者”。父亲孙幼松曾在云龙区医院、民政局医院中医科工作,现在年龄超过70岁的徐州老人都还记得孙幼松的名号。

  中医是国粹,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彻底改变“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尤其在2003年“非典”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相信中医、信奉中医。但在解放前不是这样。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在汪精卫的授意下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中医界在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我爷爷孙岱松亲眼见证了“废止中医案”事件,徐州市中医界公推周惟曾等人去上海参加赴南京请愿团请愿。我爷爷也参加了,1961年我刚到徐州市中医院上班时,他老人家就给我讲述,讲得很详细,通过请愿、斗争,使徐州中医得到前所唯有的继承和发展,行医由坐堂、挂牌行医等方式,发展到创立“中医联合诊所”“国医研究所”传授中医理论,参与组织了“中医师公会”,促进了徐州中医的发展。

  史料记载,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织请愿团向南京政府门请愿,要求立即取消“废止中医案”。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听从民愿,取消“废止中医案”。为了纪念抗争的胜利,3月17日被定为“中国国医节”。

  我1961年参加工作,1997年被评为徐州市首批名中医,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2012年荣获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教育工作室,在徐州市中医院工作的我的女儿、女婿是我的学术传承人。

  行医59年,我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对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的治疗经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现在我每周三个半天坐诊,参与疑难杂症的会诊,国家和医院为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80岁了还能为群众服务,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很充实。作为“孙氏内科”第四代传人,相比祖辈,我赶上了中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名医名片


孙凤霞

  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孙凤霞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教育工作室导师。

  出身中医世家,通晓中医经典,“孙氏内科”第四代传人,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深得其真传。行医59年,对内科消化系统疾病,造诣颇深,尤其对食道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消化道出血等及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黄褐斑、痤疮等,有独特的治疗经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在淮海经济区久负盛名。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