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孙菊光:缺血性脑中风把握黄金4.5小时救治原则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院/中医频道:自古以来,中医对中风病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将“猝然昏倒、不知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归结于中风。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也称急性脑卒中。近日,随着天气逐渐寒冷,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到医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中风患者,而且中风患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徐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孙菊光建议,大家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慢性病管理,积极预防脑中风。

  冬季是中风高发季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卒中(俗称“脑溢血”)和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塞、脑栓塞”)。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年龄和性别等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市中医院脑病科孙菊光主任说,一旦血压波动过大,极易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如果血压下降过快或幅度过大,也会使血液流动变缓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形成脑缺血性中风。

  冬季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人体的血压,室外温度每降低10℃,人的血压就会上升6个毫米汞柱。并且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诱发脑卒中。

  据介绍,引起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里,最突出的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长期血压升高,易使动脉深穿枝出现动脉瘤样改变,血管本已比较脆弱,再突然遭逢某些刺激性事件,血压一波动,血管“爆”了,急性脑出血就会发生。而吸烟和酗酒最易导致呼吸道炎症,从而加速破坏血液系统,血管壁损伤,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使脑细胞缺血,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此外,当人吸烟喝酒后,人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管壁的脑动脉极易破裂出血,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冬天寒冷,使人的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处于一个相对收缩、痉挛的状态,容易引起血压上下波动,这对那些已有其他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部分前来就诊的脑中风患者病情都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早期症状不重视。”孙菊光主任强调,缺血性脑中风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4.5小时内,这个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一旦出现眩晕等预警征兆,或曾有脑中风发作史,哪怕这些症状只持续几分钟,也不能忽视,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过去,在人们印象中,中风属于老年病,但现在病房里三四十岁的中风者越来越常见,致病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不良嗜好。

  33岁的李先生喜欢抽烟喝酒,每天一包烟,隔三差五喝醉酒,平时还经常熬夜上网,每天休息几乎都在深夜两点后。今年1月初的一天凌晨,李先生又是夜里两点才睡觉,谁知道,早晨醒来时,李先生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能动的症状,家人急忙将其送到徐州市中医院。

  在市中医院脑病中心,李先生被迅速确诊为脑梗塞,需入院治疗。李先生得到了脑病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通过早期溶栓配以针灸、康复、理疗、中药等中医药疗法,李先生一条腿也能动了,后来一边胳膊能抬起来。医生叮嘱他今后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大量抽烟和酗酒,更不应长期熬夜劳累,以免再次复发。

  “这个病例具有代表性,如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到脑梗塞患者一族,这是他们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孙菊光主任介绍说,这个脑中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病,目前看来,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已经凸显。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有关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酗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元凶。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李先生恢复还算快的,一方面与他自己保健意识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与救治及时密切相关,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发现后第一时间就医能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的产生。

  中风是急症,中风的诊治需要分秒必争。目前,市中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脑血管病,组建了一体化服务实体平台———脑病中心,积极进行了脑血管病(中风病)急性期的救治到恢复期的康复,病人避免了来回奔波,实现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上周,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孙菊光接诊了一位36岁脑中风患者,由于缺乏预防意识,这位患者在发病10小时后才被送来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坚持‘防在前、治在后’的原则,千万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才求医。即使是年轻人,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孙菊光主任说,这位青年人本来就有高血压,工作上经常熬夜加班,经常抽烟喝酒,生活习惯不健康,发病之前,他没控制好血压,加上劳累,早起时突然半身无力,这就是中风发生的典型征兆。

  孙菊光主任指出,预防中风首先应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心脏疾病进行正规治疗,戒烟,少饮烈性酒,适量多饮水、少吃盐,以及控制体重等。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如果能够在时间窗(4.5个小时内)而且越早越好,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早期康复,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很多患者发病后没有第一时间尽早送往医院,错失溶栓良机。

  孙主任建议,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房颤、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应定期检查,坚持服药,以达到控制好指标的目的,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中风是有先兆的,大约70%的病人有以下早期预警信号:突然眩晕或头痛,视物不清或突然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无原因的嗜睡等症状。”孙菊光主任说,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就近就医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

  如何快速有效辨别这些细微的“蛛丝马迹”是否是脑中风症状呢?孙主任给了简单的三招,首先让当事人微笑一下,看两边的嘴角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立刻提高警惕;二是举一下双手,10秒钟之内是否有一边手臂控制不住往下坠落,如果下坠或者根本无法平齐,即刻送医;三是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如果不能说或者含混不清,听不懂别人讲话内容,嗜睡或突然性格改变等很有可能就是发生了脑中风。

  ■链接:哪些人易得脑中风

  ◎高血压病人

  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因此,血压很高的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心脏病病人

  统计发现,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的人,容易引发脑中风。

  ◎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

  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酗酒的人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超过60克,有可能发生脑中风。

  ◎吸烟的人

  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脑中风。

  ◎脑血管畸形的人

  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他们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过食咸食的人

  国外有人用白鼠作试验,发现进食大量咸食的白鼠15个星期后全部死亡。病理解剖发现,这些白鼠大脑都有小区域性坏死。分析认为,吃盐太多可造成脑动脉损伤和狭窄,从而引发脑中风。

  ◎习惯性便秘的人

  老年人动脉多硬化,大便多燥结。排便用力容易使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升高,这样就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

  ◎体内缺镁的人

  镁在人体内能延迟血小板凝集,有一定抗凝作用。缺镁时这种作用就会减弱,易形成脑血栓。镁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因而能降低血脂,预防脑动脉硬化。

  ◎血脂高的人及用药不当的人

  由于高血脂可引起动脉硬化,严重可堵塞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中风。

  徐州中医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