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医院脑病科周长山:中风病康复的误区

  中风病以发病急骤,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因此,中风病的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针灸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我们发现,在中风病康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区,影响了病人的康复。现介绍如下:

  误区一、 针灸治疗中风,何时介入为宜?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患中风病要等到病情稳定、大约一~二月后方可针灸治疗,然而就现代针灸界研究成果及我们长期的临床实践来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的研究认为:针灸治疗的早期介入,对中风病的康复大有好处,可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早日康复,这是因为:中风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使机体窍闭神匿,神无所主,肢无所用,故出现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针刺可醒脑开窍,化痰通络。现代研究证明:针刺人体得气后,冲动通过感受器的传入,促进了麻痹受损的神经元复苏,增加了局部脑血流,同时由可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使缺血半暗区尚未完全坏死的细胞早期复元,对于已处于坏死状态的中心神经细胞,早期针刺所形成的适宜刺激,可促进相关细胞轴突发芽,形成新的轴突。从而建立起正常功能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电活动及氧代谢,缩小脑梗塞体积,抑制细胞凋亡等。因此针刺超早期介入的意义值得重视。对于脑出血,除了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早期针刺可保护半暗区细胞的功能,促进血肿吸收,我们通过对中风急性期病人的治疗观察后发现:早期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的康复疗效是显著的,其疗效明显优于恢复期才开始针灸的患者。因此我们认为时间是关键,针刺越早越好。

  误区二、中风偏瘫后,错误的“锻炼”或“训练”,形成了严重的“误用综合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量的病人,都把肌力的提高,作为康复的唯一方法,诸如上臂的拉力、手的握力、下肢股四头肌的伸膝力等作为偏瘫患者的恢复指标,如患者肢体尚不能活动时,就强行搀扶行走,甚至在脚上栓着绳子强行拉着走。其结果是:这种错误的方法利用了低级中枢控制的原始运动模式,强化了痉挛肌群,使低级中枢控制上肢的屈肌共同运动的异常运动模式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强化并固定下来,成为典型的“偏瘫步态”,握力虽然增加,但不能伸直,仍然没有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失去了康复的意义。因此,中风康复要按照神经生理学方法进行训练,再配合正确的针灸治疗,这些患者是能够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姿势恢复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至少不至于出现严重的挛缩畸形而影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才是我们的目的。

  误区三、在患手静脉输液。一般认为,患肢不能在床上做自助活动,因此,患肢输液方便。孰不知,多次输液后,液体可能渗入手组织,就会发生明显水肿,手水肿依次又引起手泵机制效能的降低,因此,易造成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较典型的表现是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为剧烈)、皮温上升,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畸形。要避免这种事件发生,就应尽量避免在患手静脉输液,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就开始治疗,可获得最好的效果。

  咨询电话:85707122 839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