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多元化:为顾客健康生活新方式新需求

  归本朔源:零售业的本质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

  全程导医网 药品频道:药店业属于零售业的一个分支,必须遵循零售业规律这一基本特征。

  零售业的本质是什么?笔者比较支持的观点是:通过服务的增值来提升商品的附加价值,满足顾客的商品和体验需求,核心就是——服务!

  零售终端是执行商品交换的最终环节,零售业需要做的是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周转效率,从而取得价格优势。价格竞争非常重要,但属于初级竞争,其重要性与商品的专业性程度成反比:即专业属性越高、服务提升需求越大的商品,价格的吸引力就越弱。药品就是这样的典型商品。

  从我国大型商超的竞争可以看出,价格战打到最后都打不动了,于是都拼命在会员营销、体验营销等增值服务上下功夫。零售药店业这些年的竞争发展,与之相比较,非常类似。不足之处是:药店的商品专业属性远高于商超,但增值服务的质量与多样性却远远落后于商超。

  返璞归真:药店多元化是为支撑健康生活新方式

  零售业对消费者生活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是支撑其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因为改变生活方式的物质产品只能从零售终端获得。

  那么,作为零售业态的一种,药店进行多元化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很清晰:以实体健康产品和非实体健康服务为支点,给消费者的健康生活新方式提供支撑。因此,凡是从药店自身利益诉求出发,偏离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新方式这一需求的多元化尝试,注定是惨淡收场。

  笔者以为,药店多元化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梳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而后看看哪些是自己稍稍调整就可以满足的,哪些是需要克服困难才能做到的,再进行收益评估、远景判断。如果药店能满足健康生活新方式的需求,获得的收益远不是当前经营模式所能比拟的。

  回过头来看,我国零售药店的发展其实一直在遵循这一规律:较好地满足自我药疗需求换来了前期大发展,自我保健需求只能部分满足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体发展减速。

  理清误区:多元化经营≠产业多元化

  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提出来探讨的问题是:药店圈有些所谓多元化经营实际上属于企业搞产业多元化,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譬如,连锁药店在店面外新开眼镜店,和其他眼镜店并无区别,这就属于产业多元化。

  笔者并非认为产业多元化不好,云南健之佳的之佳便利就取得了成功。但是,不能与多元化经营混为一谈。在现阶段,绝大多数连锁药店企业搞产业多元化性价比并不高。以青岛海尔为例,其早些年成立了海尔医药,但是,其在家电领域的成功并不能给其在医药领域带来多少品牌增值和正向加分,最终遭遇滑铁卢。因为海尔集团够庞大,所以他们输得起,但我们的连锁药店企业呢?

  那如何厘清两者之间的界限呢?其实很简单,药店多元化经营派生出的任何业态,都必须与其主营项目高度关联,品牌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还是以举开眼镜店为例,如果能把眼科用药、眼部保健融入眼镜店服务项目中,这就属于多元化经营。再譬如,四川德仁堂开药膳馆,属于多元化经营,但其还开了连锁水果店,这就属于产业多元化。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照搬欧美模式和日本模式,到国外考察时要认真研究:洋药店在支撑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方面,从产品到服务下了怎样的苦工、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哪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