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双黄连、鼻炎康等常用药居前

  全程导医网 曝光台:药能治病,但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昨天,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较上一年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此外,双黄连合剂、复方丹参片等市民熟悉的药品,位居中成药不良反应数量前五位。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

  常用中成药:双黄连、鼻炎康,不良反应报告排前列

  在这份长长的报告中,一部分中成药,市民不会陌生:双黄连、鼻炎康、复方丹参片……感冒、咳嗽的时候用点双黄连,鼻炎犯了吃点鼻炎康片,这些可都是家中药箱里的常备药物,但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也是排名前列的。

  解放军八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周永刚表示,这些家庭常用药使用非常广泛,用药人群多,因而不良反应报告的次数也会很多。一些市民认为中药制剂就一定安全,从而产生乱用、滥用的情况,甚至把药品当做补品保健品来服用,殊不知“是药三分毒”。而且由于中药中往往含有多种药材成分,某一种可能对身体有影响,因而在中成药的使用上,更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用药。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长快

  在报告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加的趋势。

  2014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7万例次,较前一年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其中严重报告占6.7%。报告数量较多的有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等。

  国家食药监分析,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有可能增加安全风险。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规定,临床医师须注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此外,与传统中药口服、外敷的性质不同,中药注射剂成分相对复杂,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在滴速、剂量、适应症等方面易出现不规范使用,更容易发生安全风险。

  儿童用药:炎琥宁、红霉素等风险相对突出

  在今年出台的这份报告中,特别给出了儿童感冒咳嗽用药的指导,要求重点关注使用中的安全性。根据报告分析,2014年0-14岁儿童全年共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2.2万份,其中严重报告占儿童报告总数的4.4%。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特殊时期,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别较大。其中阿奇霉素、炎琥宁、头孢硫脒、红霉素的风险相对突出”。江苏省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国平介绍,这几种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然而有些孩子对这些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反应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关于炎琥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严重报告数依然逐年上升,严重过敏反应仍然比较突出。根据食药监部门统计,6岁以下儿童的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数的40%以上,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为主。。

  老年人用药:种类尽量控制在5种以下

  根据报告,2014年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19.9%。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报告的比例逐年增加,与老年人习惯用多种类型的药物有着密切关系。

  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逐渐老化,各系统功能降低,尤其肝肾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弱。加之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临床表现复杂,用药种类也比较多,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6%-8%,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将增至40%,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因此老年患者使用药品时尽量做到用药个体化、减少药品种类、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如果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一定得多吃几种药物的话,请在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心脑血管药物:监测数据连续五年上升

  从国家的情况看,近年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量虽然还处在首位,但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而从另一方面看,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却连续五年上升。江苏的情况如何呢?

  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赵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江苏省的数据报告还没出来,但根据已经有的统计来看,与国家的情况大致相同,心脑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在增多。

  “一类药物用药的人多,用药量大,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上升。”赵起表示,社会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的心脑血管药物使用量比较大,这与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多是一致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尤其是口服制剂使用越来越广泛,应进一步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监测与评价。

  徐州医药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