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障碍

2011-06-08 09:14
摘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凡能疏通血脉、祛瘀通滞而令血流畅达的药物,都可以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障碍。这些药物按作用程度可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药物是指有养血活血、调和血脉作用者,常用药物有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藤、紫草、茜草、益母草、大活血等。活血类药物是指活血、行血、通瘀作用者,常用药物有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田七、穿山甲、大黄、姜黄、泽兰、苏木、牛膝、延胡索、鬼箭羽、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破血类药物是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常用药物有水蛭、虻虫、三棱、莪木、血竭、桃仁、干漆、土鳖虫、蛴螬等。

    然而,从中医辨证看瘀血,病因有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热毒蕴阻,气虚不运等方面,故应结合病因治疗,分别采用:散寒、理湿活血化瘀;行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精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并且结合脏腑、阴阳等系统调节,如寒凝血瘀,除兼顾证寒凝的一面,还要兼顾补肾阳不足的一面。湿滞血瘀,除化湿外,还应健脾。热蕴血瘀,除一般解毒外,还应分辨属何脏何腑之热,如心火用栀子、黄连,肝火用龙胆草、黄芩,胃火用石膏、知母,肾之相火则用黄柏、知母等等,总之要经过系统调节,消除病因,祛除病理瘀血产物,方能有效地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

    另据研究,血瘀证不仅与血循环障碍有关,并与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及组织异常增生等有关,可出现病理性肿胀、血管异常、血栓形成等变化。实验室检查以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为诊断依据。中医药活血化瘀治疗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这些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障碍的目的。

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
    徐龙君,主任医师,徐州老年病医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专家。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从医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普外科甲状腺、乳腺、胆囊、胃肠、疝气等手术。 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0余篇,并获得新技术奖。
    特别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十年来已开展此类手术数千例,为徐州地区此类手术数量、质量之首。
 
    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导医论坛:http://bbs.qcdy.com/ (网上咨询,网下导医)。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