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在“空巢综合征”引发的精神疾病中,老年性抑郁症是最多见的症状。
此外,“空巢老人”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就会出现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还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
徐州东方医院(徐州精神病防治医院)专家靳自斌解析
要防治家庭“空巢”综合征,专家建议:
首先,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
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
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再次,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背景资料
“空巢家庭”缘何越来越多
有关资料表明,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呈上升之势。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