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医生名录一:送给那些心塞的天使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焦点【前言】每到年末,站在至高点回望过去的一年,总是容易让人百感交集!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2016年医生、中国医生、2016年医疗事件等关键字,跃入眼前的是一个个让人心寒和无奈的标题。

  中国的医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脱下白大褂,他们是否和普通的你我一样,也在盼望着休假,陪伴家人看一场电影,或者只是安静地读一本书,品一壶茶……但是这些,多数情况下只是医生的一种奢望。

  从小我们就知道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这种形象根深蒂固。但是,近年来日益加深的医患矛盾,多起失真负面的新闻报道把医生群体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处,任人猜忌、误解甚至谩骂,还有的因此失去生命,我们的医生在不明真相的口诛笔伐下,被日渐妖魔化。

  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奋战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上,在守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上兢兢业业,依然是第一个迎接新生命的人。 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医生,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2016年已经过去,对医生来说,无论喜或悲,都只能好好告别!

  岁末年初,全程导医网联合《梅奥医学》平台,特别策划了一组稿件,我们希望用文字发声,向医生致敬。

  惟愿2017年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注:本组文章共3篇,分别为《2016年中国医生名录一:给那些心塞的天使》、《2016年中国医生名录二:祭奠逝去的天使》、《2016年中国医生名录三:那些年,被我们辜负的医生们》。这里是第一篇)

  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这一晚对中国医生来说,注定是个无法平静的夜晚——央视在黄金时间段曝光了6家医院医生吃回扣的事,紧跟着,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所谓媒体用了更加夺人眼球的标题,将医生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

  看看这些标题:

  《你付的药价,近半进了医生的腰包》

  《医生真的是太黑了,医生是虚高药价的罪魁祸首!》

  《央视调查药价虚高真相:医生回扣竟占药价30%》

  《央视记者暗访上海、湖南多家医院,发现医生吃回扣严重——吃回扣约占药价40分钟收4个“信封”》

  医生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央视“回扣门”,引发医生们集体“喊冤”

  医生回扣事件曝光后,国家卫计委连夜表明的自己的态度《严查“高药价回扣”歪风 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并强化追责》;

  之后,被曝光的两个地方——上海、湖南卫计委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事的医生已经被停职,涉事医院也已经有工作组开始整顿和检查。

  与官方正面表态相反,全国的各路医生们“群体喊冤”, 他们的朋友圈被频频刷屏,各种叫屈、喊冤甚至呐喊被一个个转载或顶起。

  有哭诉的,如湘雅医院医务部主任钱招昕的《含泪九问央视》,引发医护人员们共鸣,被大量转载;

  有讽刺暗喻的,如:狐狸办了个药厂,药卖2块。老虎规定只在黑熊开的医院里销售,灰狼制定招标制度,一盒收了1块,定8块的中标价,黑熊开的医院一盒拿走3块,老虎收了一盒2块的保护费。狐狸一盒花了2毛雇了几只兔子卖货。绵羊们觉得看病贵不满意了,老虎让臭鼬去调查,臭鼬调查后满森林宣传说兔子推高了药价!医生们觉得自己是兔子,却为所有猛兽背了黑锅。

  有强烈反驳的:


  也有理性分析的:一名医学界大V说,药品回扣,是中国医生长期背负的原罪,对中国医疗行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造成了中国医生的污名化,加剧了医患的不信任和对立,使中国医生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永远理不直气不壮。使得大量清廉自律的医生,不得不背负同样的污名。

  但是,无论怎么理性,或者义愤填膺,这种几乎把所有“脏水”全部泼向医护人员的行为,确实让“冤”到心底。

  岂止这些――盘点2016年有关医生的那些“乌龙事件”

  其实,这一年,让医生群体感觉冤屈的“乌龙事件”何止一件两件?我们盘点了2016年的医患“乌龙事件”。

  丢肾门

  2016年5月,安徽《新安晚报》报道,宿州男子刘永伟2015年6月因车祸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胸腔手术,数月后在其他医院检查被告知“右肾缺失”。引发大众对医生进一步的信任危机。

  随后,徐州市卫生计生委组成调查组,5月10日晚,调查组发布“关于刘永伟手术后‘右肾缺失’的调查报告”。报告称,综合第三方检查结果和专家组意见,调查组形成的最终意见为:刘永伟术后右肾存在,目前呈现为外伤性移位、变形、萎缩。涉事医生终于获得清白。

  纱布门

 

  2016年10月,山东电视台生活帮节目播出潍坊妇幼保健院在给产妇徐某行剖宫产术后将纱布留在子宫引起患者疼痛难忍的新闻,事实上医院解释,该产妇系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采用纱布止血和缝针并非“事故”,而是常见的抢救措施,是医生为了抢救孕妇不得已而为之,并当即告知孕妇及家属情况。然事后患者及家属拒绝承认知情,并向医院“要说法”,后经多方调节,在事件发生后的第98天,产妇一家才离开医院……

  让医生们略感安慰的是,上面两个事件虽然沸沸扬扬,也曾经让涉事医院、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内心折磨,但最终以较好的结局收场,但是平安夜里央视伸出的拳头,彻底击疼了中国数百万医生的心。

  拿什么安慰你,我的天使——中国医生背了多少黑锅!

  疑问一:医生该不该为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因踢球受伤,曾得到医生的救治。他用亲身的感受了解到医生的辛苦,体会到医生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曾为医生们公开鸣不平:如果医生做一个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要是在医院做一个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外一个医院,可能拿到一万多块,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

  坦白地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还要背很久。

  疑问二:医生该不该为日渐激烈的医患矛盾背黑锅?

  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但为何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原因之一就是当下医患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前一轮医改中,政府已经把医院推向市场,过度市场化,势必偏离了医院的公益本性;在一些医生眼中,病人异化为一张张“缴费单”。

  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高昂的医疗费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其次,医疗腐败损害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药价依然虚高,药品从出厂价到患者手上,价格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与此同时,医生收药品回扣、收红包,医药代表曝光医药用品进入医院的攻关内幕等负面丑闻不断,让整个医疗行业和医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最后,是部分医生的素质不高、医德缺失,态度恶劣,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成为压垮医患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制的不完善,社会心理的复杂,让医生成了医患矛盾的“替罪羊”。

  毫无疑问,医生和患者,本该处在同一战壕,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只有医生人身安全了,病患才有尊严可言。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对病患没有一丝好处,只能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延误治疗时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速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拓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对匮乏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和谐。

  疑问三:医生该不该为居高不下的高药背黑锅?

  这两天,有人在算了一笔账:100元的药费医生拿多少,如果医生不拿这个钱,也不会减轻病人的负担,只是这些钱被医药代表拿走了。

  央视的报道也只是说有个别医药代表给的回扣是 30%,更多的是15%左右。现实中部分医生拿药品回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所有医生都拿回扣,这也是事实。虽然回扣拿多少都是严重违规,但也不能让更广大兢兢业业、医德高尚的中国医生成为“背锅侠”。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早就说过,在我国,很多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价格增加了十倍,“有很多违法的事情在里边”。不是没有尝试过药品降价,不是没有打击过医药回扣。违法违规的中间漏洞依然无法彻底堵上。长期以来,医药不分家、诊疗费畸低的体制,就在明里暗里鼓励医生“以药养医”,坚守医德、拒绝同流合污的医生,明摆着“吃亏”。

  改革中的问题,须在改革中解决。明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全面推开,我们希望,这次改革能打碎广受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让清正行风、优质服务、开放资源等更好地体现公益性。

  拿什么安慰你,我的天使——医生不是神仙

  近些年,有关医生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类似某某患者被某个医生治坏的事件也是频频曝光。似乎在看病这个事情上,患者被坑的情况多到几成常态。而也正因为此,社会上便开始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出于对医生的误解,患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有了疑问时,首先怀疑是医生“搞的鬼”,有些人甚至会采取网络曝光的方式,营造舆论为自己“讨说法”,再加之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推波助澜,于是,医院、医生似乎一时之间已被推到了整个社会的对立面。

  无怪乎医生们都在感慨,“一位患者挂不上号在医院门口乱喊一通就能改变北京三大医疗系统的挂号机制,一个魏则西事件就能震动全社会揪出一堆莆田系,而这些年来屡屡发生的医闹、医伤、医死事件就只能在朋友圈转来转去”,由此看来医生被患者、被公众误解似乎已达到极致。

  误解,源于不够了解,而增进了解,首先需要摒弃成见。而现实当中患者对于医生却已是成见太深,每次一发生无辜的医务人员在医院受到暴力伤害的事件,总是有很多“善良”的“老百姓”发表评论,绝大多数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医务人员的“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是多么多么差,所以才导致他们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忍无可忍而选择暴力,并且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反思”,有的甚至还拍手叫好。

  难以否认,医患之间的相互怀疑、缺乏耐心甚至激烈对撞是整个社会暴戾气息的一部分,抑或某种转型期的阵痛。但我们也看到,没有哪一个群体像医生一样因其职业属性遭受如此繁多、频密甚至致命的伤害。当医生职业的高危化导致职业吸引力降低、治疗趋于防卫性、保守性,最终受害的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无论在何时,医生一个人单枪匹马上阵,会感觉到孤单和辛苦,医生需要家人的支持,需要患者的信任,需要同行的鼓励,和全社会的理解。在国内医疗行业处于“风口浪尖”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给医生打气。

  拿什么安慰你,我的天使——愿医患间多些理解

  医患关系本就是一个有病就医,一个救死扶伤,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如今却成了一对视若仇敌的角色。患者总是对医生不信任,充满疑惑,而医生有了怕引祸上身而不敢大显身手的心理。有多少患者思念毛泽东时代无私奉献的医生,又有多少医生渴望患者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因此,小编呼唤在矛盾发生时,请转换角色来考虑一下,或许你会平心静气,给对方更多的理解。

  医生到底有多累?有调查显示,在2000多名被调查的城市大医院医生中,80%的人每天工作8—12小时,67%的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60%的人“黄金周”休息不到3天,80%的人工作中没时间喝水,37%的人工作中经常憋尿,83%的人中午不能按点吃饭或者只能飞快吃饭。这些数字说明,医生超负荷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在患者的想象中,医生应该是最会养生的人。其实,恰恰相反,医生是最不健康的人群之一。小编在采访中得知,很多医生、护士由于经常憋尿都不同程度的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没办法,病人太多。”说这话时,他们真的很淡然;据统计,在青年猝死的人群中,医生英年早逝的比比皆是。因为医生是种不允许犯错的职业,大多数人长期处于焦虑、失眠、高度紧张的状态,过大的压力使他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还会转为抑郁症......

  人们常说“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你只看到医生略高的工资,却没看到他们深夜依旧忙碌的身影;你以为他们光坐在那里开开药写写字,却不知他们在手术室一站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你生气他们为何无法给你准确的治愈比例,但关于生死谁都无法轻易言表;你抱怨为啥药这么贵针那么多病看不起,你不知道如果医生可以决定,谁希望药贵针多病人怨?他们不是神,他们也有家人有爱人,相互体谅,你的多一份谅解,不仅仅是为他们,更主要是为你,为你爱的人,将心比心,方能相互体谅。

  医疗界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镌刻在美国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墓志铭。特鲁多医师的名言,不仅仅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对我们每个普通人疾病观、生命观的教育。如果我们经常智慧地遵循“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除了恶意找茬的医闹,绝大多数纠纷不会发生或者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

  人不可能永生,在生死之间,医务工作者是患者的最好伴侣。

  或许,互换一下角色思考问题,和谐就从这里开始了!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