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多、在校时间长、课外班时间增加,是导致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与国家规定相比,学习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0.7个小时,超标比例达66.4%;初中生超出1小时,超标比例达78.5%。休息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1.8小时,超标比例达81.1%;初中生超出2.3个小时,超标比例达87.1%。
据新华社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压力呈内化趋势,写作业、上课外班时间比原来更长。作业多、在校时间长、课外班时间增加,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做作业、在校时间普遍超标,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2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按照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超过1.5亿人计算,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近1亿人。
调查显示,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00后”高达57.0%,周末也有34.5%的“00后”睡眠不足9小时,分别较“90后”增加了6.2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作业多、在校时间长,是中小学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2008年教育部曾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并限制了作业量和在校时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年大力推动减负,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很大程度上依然不堪重负。
调查显示,“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0%,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0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0小时。
●“00后”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是“90后”的3倍
减负政策实施多年,为何中小学生的睡眠没有改善?
包头市第33中学高中一名任课教师表示,学校对教师评价主要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了争夺学生的学习时间,只能给学生多留作业。“老师们管这叫‘拧’学生,仿佛每个学生的背上都有一根发条。”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课时量,一节课设计成40分钟,每节课抽出5分钟,挤占午休时间,这样一上午可以上5节课。很多学生午休只剩1个小时,除去吃饭时间,少有时间睡觉。
周末本来是学生补觉的好时间,但很多学生的周末辅导班课表也排得满满当当。在长春市桂林路,众多民营辅导机构的牌子挂满各大写字楼。周末早上8点半,各色服装的中小学生鱼贯进入,准备开始一天的课程。
五年级的丹丹只是其中最平常的一员,她拿出了一份周末课表:上午9点到10点半舞蹈,10点半到12点绘画;下午4点10分到5点40分英语,6点到7点半亲子数学;放学回家,把当天的作业写完。兴趣班离家有近1个小时车程,但周末还是需要6点多起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从十年来调研的数据看,“00后”休息日上课外班时间为2.1小时,是学习日的2.6倍多;不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少年儿童上课外班的时间逐步增加,休息日的增幅超过学习日。“00后”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是“90后”的3倍,学习时间正从校内向校外转移,在家写作业和上课外班的时间要比原来更长。
教育专家孙云晓则认为,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即使没有晚自习和作业量,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减负之后学生反而更累的原因。
在控制作业总量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要求教师每科作业量限制在半小时以内,这样每天学生的作业总量并不很多,也没有晚自习。但一名教师发现,学生普遍睡觉时间仍在晚上11点以后,早上6点多起床。多数学生写完作业之后,还会自我加码,超前学习。
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赞表示,睡眠一般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非快动眼睡眠主要用于体力、免疫力恢复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快动眼睡眠有助于记忆力和智力发育。
前半夜非快动眼睡眠占的比例较多,分泌的生长激素也较多,因此青少年在10点以前睡觉,会有助于身体发育。但王赞不建议早睡早起,如果起得太早,快动眼睡眠不足,也将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
王赞表示,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睡眠时间应保障在9-10小时,高中生应在8小时左右。长期睡眠不足的后果就是身体乏力、免疫力和记忆力降低,甚至影响身高发育。
记忆曲线的提出者艾宾浩斯曾研究发现,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存储。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如果失眠不足,没有给大脑时间去消化白天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记忆力降低
延伸“00后”超过两成存款5000元以上
消费水平远超“90后”,超过两成“00后”觉得校园不够安全
10月20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这是该论坛首次在川举办。在开幕式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10年间增长最快的是手机拥有率
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今天,“00”后的“个人财富”呈现飞跃性增长,对随身携带的零花钱调查显示,“90后”没有零花钱的比例为34.1%,“00后”下降为28.1%。“00后”比“90后”不仅“有钱人”多,而且能支配的零花钱数额更大,约六成(59.7%)“00后”压岁钱在1000元以上,而“90后”仅为12.5%。“90后”半数以上没有存款(52.6%),而“00后”仅三成(30.3%),23.4%的“00后”存款在5000元以上。
个人财富的增加自然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在零花钱支出方面,每周消费10元以上各档的比例,“00后”均高于“90后”,尤其是每周花费百元以上的比例,“00后”为11.2%,“90后”为1.8%,提高9.4个百分点。
在数码产品使用上,25.9%的“90后”“没有”各类电子产品,“00后”为11.3%。10年间增长最快的是手机拥有率,“90后”为8.0%,“00后”为64.6%,增长了56.6个百分点。另一个增长比较快的是个人电脑拥有率,“90后”为9.7%,“00后”为29.1%,增长了19.4个百分点。
“理财教育对少年儿童一生的成长、幸福都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专家认为,面对不断继续增加的物质财富,有必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理财教育。
调查还透露出一个现象。和“90后”对比,因为更热衷于“存钱”,“00后”的消费在绝大多数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最大的却是“捐助”一项,下降了21.7个百分点。可见,“00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程度有明显下降。
●超过两成“00后”缺乏校园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少年儿童的校园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课题组对此特别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两成(23.0%)“00后”少年儿童觉得校园不够安全。课题组认为,少年儿童校园安全感缺失既有个体因素带来的情感体验,也有对客观存在威胁的主观反映。
从个体因素来说,年级、家庭经济水平和抚养状况对少年儿童的校园安全感影响较大,29.8%的初中生、35.8%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有校园不安全感,交叉分析还发现,31.1%的母亲长期外出务工的少年儿童,31.9%的父/母去世的少年儿童校园安全感差,均高于平均水平(23.0%)。
从客观原因来看,校园恶性事件、校园暴力和校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校园周边环境混乱,直接对少年儿童造成了人身威胁,带来不安全感。此外,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网络视频的传播也加剧了中小学生校园的不安全感。
课题组认为,这些暴力伤害事件暴露了中小学校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应急能力不足、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以安全教育为突破点,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家校配合,重点关注亲情缺失、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缓解他们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调查显示,“00后”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师生关系的亲密度明显下降。相比“90后”,“00后”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密感、认同感和工具性支持都明显减少。例如,“90后”在遇到困难时,有24.5%最愿意向老师求助,而“00后”只有12.9%,降低了11.6%。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