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启动 呼吁“慎重对待抗生素”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2015年11月16日~22日是第一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世卫组织发起了“慎重对待抗生素”的全球运动,旨在提高公众、决策者、卫生和农业专业人员的认识,鼓励采取措施,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专栏,采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医学专家,探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的新进展、新方法。

  使用强度4年降低4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菌药物耐药性也是全球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以抗菌药物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特别是经过4年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明显好转。

  该负责人介绍,我国从10年前就开始关注抗菌药物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004年以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印发并修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并不断完善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掌握我国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也为医疗机构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完善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临床药师以病人为中心,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启动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使用强度、使用率等进行严格控制。2012年,卫生部还以部令形式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加大了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明确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这些管理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控制,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1.3%,较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1%,较2010年降低6个百分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2010年降低了41%。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途径和用药疗程合理性逐步提高,不合理医药费用得到了一定控制。(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常态化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说,虽然我国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临床用药的品种多于欧美和其他亚洲国家,抗菌药物是美国的3倍。用药总费用近年增幅较大,全国770余家监测点的用药总费用从2010年到2013年增长近1倍,超过了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增幅。”除此之外,在一些农村、基层地区,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维生素和大输液的“三素一汤”问题仍较为严重。

  这位负责人指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医、药、护、技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阶段式、运动式、回顾式的监管较多,事前、事中实时监管较少,合理用药常态化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下一步,我国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

  “在巩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的同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延伸,实现抗菌药物卫生管理工作全覆盖。”该负责人说,今后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不再出台新指标,而是继续以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等核心指标控制为抓手,真正把工作抓好、抓实、抓细。

  该负责人指出,要继续完善我国医院内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网络。加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建设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高抗菌药物应用指导的专业性水平。加强检验科学科能力和队伍建设,开展药敏试验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有关制度,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抗菌药使用。继续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用药观念。

  他还说,对抗菌药等药物的监管并非卫生部门一家的工作。要考虑药物研发、生产流通,以及农业、渔业、养殖等各个领域,探索建立纪检监察、药监、工信、农业、教育、科技、宣传及新闻出版等多部门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他介绍,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商定,准备成立应对细菌耐药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合理用药内外环境,全流程推进合理用药监管工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