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近视患者数量众多,相关的矫治宣传也是五花八门,使得人们眼花缭乱,即便是专科医生都有着巨大争议。那么,现有的光学矫正到底有多大效果呢?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视光学院做访问学者的本文作者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他根据近期的学术会议和科研论文,整理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在我国,近视的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升高,近视眼人数超过4亿,是全球近视人数最多的国家。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近视通过一些光学矫正手段(例如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或手术即可获得很好的矫正视力。戴镜除了会影响外观,似乎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然而,高度或者超高度的近视,可以造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等一系列眼科严重并发症,从而损害患者的视功能。高度近视患者其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逆转真性近视 不可能
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近视度数会不断增长。鉴于此,研究如何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速度,一直是近年来近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家长每逢寒暑假便带孩子来验光,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近视度数又长了。这是近视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针对近视这个巨大的市场,总是不断有各种虚假的宣称能够逆转近视的治疗方法出现。
去年在美国Asilomar举办的国际近视眼大会(IMC 2013)上,在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没有任何能够真正逆转真性近视的发言或是报告出现。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有效逆转青少年真性近视。注意这里强调的是逆转,而不是延缓。
延缓近视发展 确有效
延缓近视发展的矫正方法是有的,例如角膜塑形镜(OK镜)和渐变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从矫正的视觉效果上,这两种角膜接触镜和普通的框架眼镜的差别不大,都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使视物清晰。但是从控制近视进展的角度,效果就有区别了。戴普通框架眼镜的青少年,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要高于角膜塑形镜和渐变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这也是为什么这两种角膜接触镜目前被推荐用于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的青少年的原因。
在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配戴OK镜的患者,眼轴的增长为0.39±0.27mm,而对照组眼轴增长了0.61±0.24mm。Cho等在2012年发表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ROMIO study),证明OK镜配戴组的眼轴增加为0.36±0.24mm,而对照组为0.63±0.26mm。此外,渐变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也被证明具有控制近视进展的能力,其适应证更广,理论上凡是能够配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人群都可以配戴,而且对角膜更具安全性,然而国内尚未引进。
对于角膜塑形镜,2012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给出了《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其明确指出,OK镜的适应证为-0.25~-6.00D的近视患者,低于-4.00D为理想矫治范围,超过-6.00D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对散光的要求为小于-1.50D(且为角膜来源散光);角膜曲率的要求为42~46D,超过此范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外,泪液检查是很重要的项目,如果眼表条件不好,不可以配戴。
“七天可摘眼镜” 有误导
OK镜矫正近视的原理,是通过特殊“反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压迫角膜,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从而矫正近视。患者夜间睡觉时配戴,早上摘掉,可以维持一天的清晰视力,患者白天是不需要戴任何框架眼镜或者是角膜接触镜的。这种控制角膜形态的效果,一般而言在配戴1周左右就会稳定。但是,OK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作用是暂时的,一旦夜间停戴,原来的近视度数就会复原,因此需要每天夜间配戴。对于低度数的患者,有些可以隔天配戴。OK镜能够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是OK镜能够让黄斑成像清晰,同时旁中心区域形成近视性离焦,形成负的“视壳”所致(图A)。传统的框架眼镜尽管能够保证黄斑中心成像清晰,但是旁中心区域却呈远视性离焦(图B),视网膜为了去“找”后方的图像,导致眼球不断拉长,近视不断加深。
说说风险。OK镜属于角膜接触镜,因此所有角膜接触镜可能存在的风险,它都有可能出现。注意是“有可能”,具体到每个人,需要验配时进行评估适不适合配戴。可能的风险包括角膜感染、溃疡、内皮细胞减少、巨乳头结膜炎等。如发现不及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角膜穿孔。因此,需要患者按照规定时间定期复诊。
有些厂家经常在做广告的时候宣传OK镜可以“七天摘掉眼镜”。这里所谓的七天摘镜,指的是七天后白天不用配戴框架眼镜,但还是需要每天晚上睡觉时配戴OK镜的,否则近视会反弹。对不了解OK镜作用机理的人而言,这种说法存在误导。另外,只强调OK镜的好处,不交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还会影响这一技术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