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您注意爱耳保护吗?如何在寒冷的冬日、炎炎夏日、大风天以及季节交替时保护爱耳?
寒冷天气耳朵要保暖
让人又爱又恨的冷空气带走了糟糕的雾和霾,可也让天突然变冷。在寒冷天气里应该如何照顾好身体,保护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
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炎炎夏日游泳前先检查爱耳情况
夏季天气炎热,游泳是许多人喜欢的消暑运动。游泳前要到医院对耳朵的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以免贸然下水导致疾病恶化。即使耳朵并不感到不适,也要进行检查,因为有些鼓膜穿孔等耳病患者病情已很严重,但自己却感觉不到,如果贸然去游泳,水进入耳道,易引起中耳炎以及内耳道的感染。
大风猛烈吹耳朵痒痒
秋天风大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耳朵痒痒,然后就使劲的掏,这样做是大错特错。
痒痒其实很有可能只是头发丝吹倒耳朵里了,或者有细小的灰尘。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掏,轻轻的用手动动耳朵就可以缓解,或者回家以后用棉棒轻轻擦去灰尘就可以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往耳朵中滴一滴橄榄油,然后再让其流出,这样可以有效地软化耳朵里的污垢,并且将污垢自动带出。
季节交替耳朵容易“中风”
脑中风,大家都听说过,然而对于另外一种高发疾病“耳中风”却知之甚少。“耳中风”在医学上称为“突发性耳聋”,也叫“突聋”。由于季节交替,气温不稳定,近期耳中风发病率较高。
“耳中风”的致病原因
据了解,“耳中风”主要由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毛细胞损伤所致,感冒、疲累过度、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刺激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年轻人发病大多是病毒复发,耳朵发炎导致听力下降,而中老年人以耳朵血管循环变差造成居多,另据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耳鸣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有关系。
“耳中风”有哪些表现?
“耳中风”清晨或早上起床时常见,多是几天内突然听力减弱。据介绍,患者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中低频下降,这就是说突然听不清声音,即便是面对面的说话依旧听不清;第二,高频下降,这种情况日常言语交流时没有影响,但伴耳鸣的频率较高。
耳朵养生关键词:捏、搓、弹、揪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对身体保健也有重要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全身经络的汇集之处,联系着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其中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专家指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搓弹双耳是最廉价的强肾方法。两手分别轻捏左右耳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做两三次,每次1分钟。长期坚持,能起到抗衰养颜的作用,对头痛、耳鸣等疾病也有帮助。
“全国爱耳日”与“国际爱耳日”由来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
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13年3月19日将中国爱耳日被确定为国际爱耳日。1998年,经中国残联、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00年3月3月,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