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马延磊博士在秦环龙教授指导下,发现了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风险间的关系,为维生素D在预防大肠癌发病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上海六院普外科科研人员系统综述了18个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包含100万例病例,分别分析其维生素D的摄入水平、维生素D的血液转化物25(OH)D血液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量较多或者血液中活性25(OH)D表达水平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概率比较低。维生素D摄入量较少的人群较维生素D摄入量较多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67%。血液中25(OH)D表达水平较低的人群较血液中25(OH)D表达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了33%。据分析,血清中25(OH)D表达水平每增加10毫微克/毫升,大肠癌的相对发病风险将降低74%。
有资料表明,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成年人和许多儿童摄入维生素D的水平及循环血液中维生素D转化物25(OH)D表达水平存在严重不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肠外肠内营养研究室主任秦环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探究维生素D在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可以使肠道肿瘤的数量减少和体积减小,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时DNA合成受抑制,致使肠上皮细胞一种保护性蛋白——β-儿茶素在细胞中的构建被破坏。
秦环龙教授提醒公众,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维生素D可由人体合成制造,需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等。
阅读下一篇
早产男婴被当死婴丢弃续:丢厕所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