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0~14岁人口为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6.29个百分点,仅相当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33.6%)的一半。
不断下降的不仅是少儿人口的相对比例,其绝对数量也在不断减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8979亿;到2010年,这一数据为2.2246亿。有专家表示,我国已跨入严重少子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18%或总和生育率低于1.8),不仅人口均衡难以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观念变化是少子主因 低生育可致人口失衡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介绍说,“少子化”是外来语, 源于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已婚青年在面对职场压力时,常推迟生育,甚至减退育儿动机。少子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般是发达国家才会面临的问题。而现代人观念的转变则是导致少子化出现的主因,如害怕育儿带来经济负担,影响个人职场发展和生活品质,担心不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等。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生儿育女也早已不再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百度贴吧近期一项关于“为何决心要‘丁克’”的调查显示,担心养不起或养不好(房贷、教育、医疗、奶粉钱)的占48.7%(151人);持享乐主义的占33.5%(104人);为了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占13.2%(41人)。
在我国,致使生育率走低的除了生育意愿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有计划生育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穆光宗提出,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不是“少子老龄化”所能概括的,而是呈中国特色的“独子高龄化”趋势。他认为,如果再不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可能会由于低生育文化的形成而陷入“低生育陷阱”,即使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也不能回弹,届时人口均衡将难以恢复。
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提出,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也对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人口普查发现,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9.68%,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易富贤认为,在农村,由于年轻人口进城,育龄家庭城市化水平已经在60%左右或以上了。很多农村地区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两胎,但进城之后,就只能生一个孩子。同时,农村育龄人口进城后,生活压力比城市居民更大,小孩入学也有困难,所以新一代农民工的生育意愿非常低,即便停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可能也不愿多生孩子。
老无所依令人担忧 社会养老体系亟待建立
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的抚养由谁来承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目前我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程度并不同步。一方面,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使家庭养老支持减弱;另一方面,许多人还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之外,高昂的老年长期照料费用也成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沉重负担,一些人未来可能陷入老无所依的境地。
陆杰华提出,要使独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生活得到照料,需要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即从中青年时代开始存钱,到了老年再取出来支付养老费用,以保险的形式储备资金,解决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购买问题。他还建议将长期照料保险纳入社保制度,定期缴纳,政府可以从特定人群入手,采用政府、个人和家庭共同分担的形式,逐步发展社会长期照料保险,扩大受惠人群。
陆杰华介绍说,在2000年,韩国几乎和我国共同跨入老龄化社会,而不同的是,韩国已经实施了长期照料保险制度。他表示,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必须加快发展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事业,尤其是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建立起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劳动力将面临结构性短缺 延迟退休提上日程
少子化问题将直接导致我国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穆光宗表示,0~14岁少儿人口减少的直接后果是,未来18岁~35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潜力的弱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也认为,由于出生率降低、高等教育发展分流劳动力等原因导致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劳动力短缺。
穆光宗还提出,我国目前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尽合理。据了解,人口学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为劳动适龄人口。目前,我国现行规定是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穆光宗认为,这一规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已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当时的50多岁上升到目前的超过7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也在上升。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群体,教育培训的年限延长,人力资本投资周期延长,就业起始的时间推迟,若维持现行的退休年龄不变,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从业者,实施让能工作者工作、让想退休者退休的弹性退休年龄制更为合理。
穆光宗说,延迟退休可以相对增加工作人口,从而缓解人口生育率长期下降可能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延迟退休的做法可以延迟养老金支付,缓解当前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缺口。
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变数增加 需求或更加集中
少子化的一个结果,是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全国小学校数比上年减少2.07万所,招生数比上年减少57.92万人。医疗行业是否也会遭遇同样的影响呢?
对此,穆光宗表示,一方面,少子化会影响医疗资源的配置,未来对于儿童医院及综合医院的小儿科、妇产科的需求可能逐步减少。但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以及人们对于育儿品质的追求,会导致人们更加集中到一些大医院和品牌医院就医,从而加剧这部分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
但对于未来几年少子化的趋势,翟振武仍然持乐观态度,原因是1985年~1990年出生的人群正在进入婚育年龄,所以最近每年的新出生人数会逐年上升。在目前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上升趋势至少会持续到2013年。
因此,翟振武认为,“十二五”期间对于现有政策的调整不宜突然放开,避免出现婴儿出生数量的大波动,对整个社会的相关设施配置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