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签约群众已达到13万人

  全程导医网 徐州卫生信息:沛县在签约服务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创新思维,转变理念,大胆探索,破解瓶颈制约,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开展签约服务以来,沛县签约群众已达到13万人,卫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服务效率得到空前提高,群众的服务体验得到改善,主动服务、联手服务、综合服务成为新常态,一个覆盖生命全过程,惠及家庭及社会所有成员的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一、周密规划、系统设计,稳妥推进签约服务

  沛县牢固树立主动作为、防治结合、按需服务的理念,经过广泛调查、深刻总结,反复研究推敲,设定了“三个三”式签约服务框架。

  一是“三位一体”的签约服务架构。基于为签约群众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体验的要求,建立起“辖区内二级医疗机构、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指导下的村级卫生室”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整合卫生资源、明晰责权关系、疏通联系渠道,形成每个对象或家庭签约一名家庭医生、链接一个健康管理团队、依托一个乡镇卫生院,对应一个二级医疗机构中3—4个科室、4—6名专家和1个专门服务签约服务机构的服务格局。为签约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人特需服务。

  二是“三级联动”的签约服务机制。明确分工,由辖区内二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自设定职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二级医疗机构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筛选具备相应资质的专科医师参与签约服务,根据对口帮扶、就近方便的原则,每4—6名专科医师组成一个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包挂镇的签约服务培训、指导、转诊、接待,为签约服务对象实施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中的全科医生在签约服务中开展疾病筛查、慢病防治、健康指导等诊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人员负责做好签约对象健康管理方案拟定、健康状况随访、跟踪管理等工作;护理人员负责服务工作。村卫生室在健康管理团队的指导下负责签约对象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随访服务、信息录入等日常健康管理,开展与其资质能力匹配的诊疗和其他签约事项服务工作。通过签约服务的纽带作用,形成县、镇、村三级既各负其责,又相互补充的服务链条,通过工作相连、利益相关的制度设计,密切了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关系,为各类资源有效利用、各项服务顺利提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三方受益”的目标定位。沛县把受益作为签约服务的动力之源,把共赢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遵循。为了让签约群众受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设计了公卫包、优孕优育包、儿童保健包、老年保健包、慢病服务包、体检包、特需服务包7个包型,对每个包型进行细化,形成涵盖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诊疗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套餐,坚持让利于群众,凡是签约群众,均享受门诊封顶线增加300元、检查、检验、住院会诊优先安排的优惠待遇,签约“脑卒中康复包”的群众,在享受医保政策报销后,乡镇卫生院再为其报销余额的10%;签约“健康体检包”的群众,享受物价局核定价格的四折优惠;签约“儿童保健包”的幼儿园、入园儿童享受六折优惠。让群众在受益中增加对签约服务的信任度和认同度。为了让参与医院受益,包型中服务内容的设计,均考虑不以牺牲镇级卫生院利益为代价,千方百计保护镇卫生院的积极性,为了让参与人员受益,我委明确提出参与签约服务人员在签约服务中的劳动所得,不计入绩效工资,各院也分别完善了激励配套政策,着力激发健康管理团队成员的内生动力,通过“医联体”的体制设计和包挂、指导的联动模式促进基层首诊,畅通转诊渠道,为二级医疗机构输送优质病源,通过利益导向,形成利益相向的合力,确保签约服务工作顺利推进。

  沛县坚持小切口、大容量,打结合牌,唱融入戏。通过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相结合,坚持两者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推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和薪酬改革相结合,有效加快了薪酬改革的进程,同时,薪酬改革的成果也为签约服务注入了活力。通过和“双下”要求相结合,疏通了资源下移渠道,破解了人员、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切实做到了“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通过和分级诊疗相结合,促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与医保杠杆、上下转诊、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功能定位、多点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二、突破瓶颈、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三不”问题

  沛县把参与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作为推进签约服务的关键,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突破政策瓶颈,解决好“不愿为”的问题。基本公卫政策向签约服务倾斜,基本公共卫生新增的10元补助经费全部用于签约服务工作,签约“优孕优育或老年保健包”每签约一人次分别给予健康管理团队15元的奖励,确保参与人员劳即有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落实基药政策,增加签约群众的用药灵活性,全面落实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给予镇、村两级更多的政策空间,运用政策红利把签约服务打造成人人羡慕的工作,促使参与服务人员端正态度,增强责任心。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不能为”的问题。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的作用,尽力增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支撑。开展示范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引导村卫生室向设施设备齐全、服务提供规范、环境整洁温馨、整体健康运行的目标发展,尽力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加强镇乡村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多次组织镇村医生免费培训,分期分批对镇村医生进行轮训,加大二级医疗机构专家巡视和指导频率,对签约数量较多的村医,优先安排培训进修,通过能力建设,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满足签约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解决好“不作为”的问题。出台《关于对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严格制定奖惩制度,突出履约服务的真实度和群众满意度。同时,把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作为评估整体工作的重要参考,切实做到签约服务干得好奖励有说法、干不好处罚没商量,促使参与单位和人员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彻底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沛县抽调40余名同志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到各镇、村督查,到签约户家中走访,全面掌握各镇、村签约服务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三、规范路径、强化措施,确保签约服务有序有效

  为使家庭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沛县始终强化“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宣传先行。既让宣传鸣锣开道,又把宣传贯穿始终。在卫计内部层面,强化管理技术人员宣传培训工作,理清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职责定位、服务内涵,讲清签约式服务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让全体员工认清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环节步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社会大众层面,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县级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站、公众订阅号、报纸、公交站台等媒体和平台,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连续报道、深入宣传。镇、村利用宣传阵地、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折页、悬挂横幅、开展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力求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在社会媒体层面邀请编辑记者座谈,推介典型案例、试点经验,力促编辑记者把签约服务作为长期报道的热点,通过持续的报道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是坚持信息化手段推进。与信息化建设公司联手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开发出具备医生签约、双向转诊、在线支付、绩效考核等20项功能的服务软件系统,完善了签约群众、健康管理团队、后台管理三端APP,实现了签约服务网络化运行、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统计、即时化沟通、智能化考核。通过信息化,推进了签约服务规范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了群众。

  三是坚持典型引路。先行试点,培育样板,及时总结各镇、村的好思路、好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互相观摩交流等方式,在全县推广。及时发现、总结签约群众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召开座谈会,让受益签约群众现身说法,邀请电台、电视台追踪采访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踊跃签约。对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一经发现,及时曝光,及时予以严肃处理,用反面典型倒逼落实,促使签约服务工作按照既定路径规范运行。

  四是坚持分步实施、有机结合。作为签约服务提供者,签约即是承诺,履约即是践诺,为确保有诺必践,切实提高履行约定的效率和质量。在履约方式上坚持分步实施,把集中履约和针对性履约、团体履约和个体履约有机结合。

  开展集中履约时,综合考虑签约群众的数量、分布、类型、结构等因素,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以卫生院为单位,分类型、分区域、分时间段集中进行以约定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事项中的检查、检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履约服务;开展团队履约时,以健康管理团队为支撑,对未在集中履约中接受服务的签约群众,开展补偿履约服务;开展个体履约时,以签约家庭医生为主体,进行临床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分诊和转诊;就医路径的指导以及优惠政策的解释、健康咨询。尤其对孤寡、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突出上门服务,强化人文关怀,坚持送药上门、检查上门、输液接送。对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由健康管理团队组织人员定期上门体检,真正把温暖送到弱势群体手上,把服务做到弱势群体心中。通过多种服务方式,确保应享受签约服务的群众一个不少,应享受的服务内容一项不漏。

  五是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托管理端口,即时掌握各镇村签约、履约的情况,突出群众的满意度,把群众满意作为履约服务的最高追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提醒,跟踪督导落实,确保履约服务不缺斤短两,不变味走样。

  徐州卫生监督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