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

  全程导医网 综合消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卫生工作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省卫生厅的正确指导下,徐州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市卫生局专门成立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专门组建了局信息办,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安排和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了《徐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徐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和《徐州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了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求,确定了实施步骤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实施。

  二、突出重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枢纽。2009年以来,我市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卫生部相关标准,研制开发了“徐州市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居民个人健康主页,在全市城乡社区推广使用。截至已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78万余份。

  在此基础上,2011年以来,我市进一步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技术标准,按照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两级平台管理、“1+1+N”架构设计的模式,深入推进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形成了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使用管理、满足区域卫生信息管理需求的功能完整、操作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其次,在管理层面上,不断完善各项功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完整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

  目前,该系统已在主城区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使用,初步实现联网运行;下一步将与新农合即时结报系统“无缝对接”,年内推广到所有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去年以来,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试行了基于物联网、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社区适宜信息化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推广使用。

  三、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2006年以来,我市研制开发了以卫生信息统计上报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在各县(市、区)卫生局、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300余家单位分布使用,建立了信息畅通共享的平台,实现了对医疗卫生信息数据的上传、统计、分析和查询管理功能。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省卫生厅确定的我市11所电子病历试点医疗机构中,已有10所医院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9所医院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8所医院新建或更新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市中心医院建成了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各有关医疗机构还依托医院信息化资源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目前,市卫生局正在加紧研究,逐步整合,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共享性、互补性。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本地区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针对医疗资源较为丰富、接受周边省市病人就诊较多的实际,努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强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手段;全市已有近10所定点医疗机构与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即时结报。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围绕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共享、实现网络会诊功能,市卫生局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延伸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建立市级大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实现远程会诊功能;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二是在“社区卫生联合体”框架内,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大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会诊和视频系统。三是加快推进“健康卡”的研发使用,以此为媒介,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的互通共享。四是推广物联网适宜技术,利用远程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大医院专家和社区医务人员重点人群的远程实时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