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时期,在外地打工的28岁的郭某突日患然发作哮喘病,在当地治疗一直未见好转,一周后转至我市某医院,诊断为哮喘,但治疗效果不佳,郭某仍反复出现发作憋喘,情急中被家人送到徐医附院急救,并转入呼吸科治疗。徐医附院呼吸科专家陈玉玲在为他体格检查发现两肺闻及广泛的哮鸣音,病史及相关检查似乎也符合哮喘症状,但病情不能有效控制。
这时,医生边治疗边对小郭病人进行了肺栓塞筛查,不出所料结果显示:小郭某患的患的确是肺栓塞,而且两肺多发血栓栓塞,非常严重,转入介入科进行肺血管造影同时进行溶栓治疗,病情很快迅速得到了缓解。
专家指出:如果该患者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贻误治疗,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为什么郭某连续就医都被诊断为哮喘,很多医生没有想到郭某得的是肺栓塞?肺栓塞的发病特点是什么?记者特别采访了徐医附院呼吸科专家陈玉玲,请她为我们解读肺栓塞。
人们许多人对肺栓塞了解甚少
陈玉玲主任说,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近年来,我国肺栓塞发病例数有增加趋势。以前过去徐医附院每年诊断的肺栓塞只有几例,但近几年来每年确诊的病例达几十例。
肺栓塞临床缺乏特征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并可导致猝死。
由于肺栓塞缺乏临床特征性,当病人出现胸闷胸痛时,容易,首先容易想到的疾病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肺炎、胸膜炎等。其实,,因此,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要考虑肺栓塞。肺栓塞 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并可导致猝死。只有想到了肺栓塞,才有可能诊断肺栓塞。
单侧下肢水肿可能是肺栓塞的前奏
陈玉玲主任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引起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侧下肢水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
陈主任特别提醒大家有下列因素的人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1、手术后病人:如腹部、盆腔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重症监护;
2、 产科孕妇:包括妊娠晚期、分娩、产褥期;
3、下肢创伤或骨折,静脉曲张;
4、恶性肿瘤:尤其腹部和盆腔肿瘤,肿瘤静脉内化疗;
5、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先心、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中心静脉导管植入;
6、各种原因的制动:长期卧床,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
7、雌激素:避孕药物,雌激素替代治疗。
8、高龄,肥胖,血液粘滞度增高;
9、其他:克罗恩病,骨髓增生异常疾病,肾病综合症,慢性透析,慢阻肺等。
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肺栓塞症状可以从无症状到呼吸循环衰竭,甚或发生猝死,与栓子的大小有关,缺乏特异性。具有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或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体位改变、活动或用力排便时,可使栓子脱落,突然发病。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紫绀。栓塞大血管时,呼吸困难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栓塞小血管时,只有短暂的呼吸困难或仅持续几分钟;反复发生的小栓塞,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
此外,有胸痛和咯血,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被称为“肺梗死三联症”但发生不足30%。晕厥可为唯一和首发症状。休克均为巨大肺栓塞表现。
对高危人群及怀疑肺栓塞的病人应检查D-二聚体作为初步筛查,确诊主要依靠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螺旋CT、电子束CT或MRI,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最后,陈玉玲主任为广大市民开具了健康处方:
1、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胸闷、气喘要及时就诊,及时筛查。
2、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减肥。术后尽可能早期下地行走。,抬高患肢,穿高统弹性袜。长途旅行(坐车、坐飞机),长时间办公、会议,要注意定时(每隔2小时)起立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要协助翻身、四肢的运动和功能锻炼。
3、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4、对重点高危人群,如心肺疾病、肿瘤、手术患者,应制定相应防治预案。药物预防包括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口服阿司匹林等。
5、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如华发令)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