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85岁王儒桂老人捐献遗体 目前全市共有722人登记捐献遗体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入土为安,是对逝者的尊重。但是,有些人却选择在生命结束后,以另一种方式告慰自己的一生。

  2月10日,泉山区泰山街道办事处85岁的王儒桂老人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将遗体捐献给了医疗研究机构用作医学研究。

  不搭灵棚、没有花圈,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丧礼一切从简,在老人的家中仅有一张生前照片,供亲人朋友祭奠,寄托哀思。

  两位老人的特殊“约定”

  1934年出生的王儒桂老人,生前有着60年的党龄,参加过淮海战役,曾在第三野战军制革厂里当过出纳员,后转业到地方,一直从事与财务相关的工作直至退休,老人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所有历史发展时期。

  对于遗体捐献,王儒桂老人早已与老伴“约定”好了。对于旧风俗的“看不惯”,加上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让老人的想法愈加坚定。

  5年前,老人病重住进ICU,虽然最后挺了过来,但老人捐献遗体的决心更加迫切。

  “我老伴文化程度不高,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不信神不信鬼,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王儒桂的老伴儿王经武表示,退休后饱受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痛折磨的王儒桂,生前经常说,糖尿病这种病为什么没法治呢?“我死后就让科学家们用我的遗体做标本去好好研究研究,也算我为社会作的最后一点儿贡献吧。”最终,王儒桂兑现了她5年前的捐献承诺。

  从小出身穷苦的王儒桂,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女儿王惠君告诉记者,那次住进ICU后,母亲就表示,要将遗体捐献用作医学研究。

  得知母亲的想法后,作为儿女有些犹豫。王惠君说,虽然他们不是很赞成,但是本着尊重老人的意愿,最后还是到徐州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证书。

  一家三口同签遗体捐献登记证书

  2014年10月,王惠君带着父母的身份证,为父母和自己同时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证书。“母亲生前经常提到遗体捐献的事,如今,母亲的遗愿实现了。”王惠君说,在她的带动下,有好几个老姐妹都改变了以前的想法,“有几个已经被我说动心了”。

  说到自己为什么也自愿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86岁的王经武表示,他和老伴儿的想法一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活着的时候努力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死了也不能占国家的一平方米土地。”他和老伴都看不惯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人死如灯灭,什么也不该留下”,他的父亲去世时也没有按当地的风俗操办,他捐献遗体器官也算是受上一辈的影响。

  一张照片寄哀思,王儒桂老人的行为令人尊重,也受到了亲朋邻里的赞扬。邻居高志华听着老人生前的故事,看着老人的照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老人生前非常热心,是一位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她那样志愿捐献遗体。”

  建纪念园缅怀感恩遗体捐献者

  王儒桂老人是今年我市第二例遗体捐献者。我市从2011年开始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2013年实现第一例捐献。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722人登记捐献遗体,实现捐献49具。2018年登记捐献遗体47人,实现捐献11具;捐献器官20例,捐献大器官63个、角膜18枚,为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医疗移植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刘志安表示,从目前徐州市每年接收的遗体捐献者来看,年龄在60岁上下和10岁以下者居多。“包括王儒桂老人在内,自愿捐献者以老党员和老干部居多,都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为徐州医科大学的教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作出贡献,值得全社会尊重。”

  去年,市红十字会与第二公墓管理处合作建设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工程竣工。该纪念园是我市唯一一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遗体捐献者的姓名将被统一镌刻在纪念园的铭名墙上,每年清明会举办大型祭扫活动,供人们缅怀、感恩。目前,共有119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被刻到了铭名墙上。

  徐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张君贤介绍说,目前我市遗体捐献登记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中来,为医疗事业发展作贡献。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