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指导 上下联动 徐州市加快构建城乡签约服务新模式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积极探索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既是构建作为五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的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中国式家庭医生制度的必由之路。2016年,在省卫生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徐州市坚持政策引导、创新机制、统筹城乡、上下联动,积极推进基于医联体和信息化的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认真做好签约服务顶层设计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之作为深化医改、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突破口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明确纳入2016年度市委市政府加快全面小康战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创新项目。市委张国华书记、市政府周铁根市长亲自听取签约服务思路设计并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分管副市长李燕先后8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3次深入社区开展现场调研,并主持召开全市分级诊疗制度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大会进行全面部署,使这项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市长工程”;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市相继制订出台了签约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技术方案,建立了通报、督查和绩效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为推进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协调推动城乡签约服务项目

  签约服务重在工作效率难在履约质量,我们认为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基层基础是关键,信息化是重要支撑,同时必须正视城乡差异,实行分类指导,协调推进,按照“工作工程化、工程项目化”的思路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运行模式。

  一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6年,我市全面推进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并明确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考核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27个,创建成达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16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9个、全国首批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省级示范卫生院69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168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15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41个。创新对口支援帮扶形式,统一组织实施城市三级医院专科对县级医院专科、市县级医院专科对乡镇社区全专科的“组团式”精准帮扶以及县级医院分片支援乡镇卫生院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快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探索创新城乡两个“一体化”管理签约服务项目。“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是横向联结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纵向贯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连续服务,关键点是上下联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支撑。在城市地区,重点以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为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为基础、群众自愿为原则、医联体为载体、签约服务为手段、信息化为支撑、合作运营为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搭建以6个三级综合医院和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架构、92名专科医师和166个全科团队的918名成员为骨干、线上和线下协调运作的“两病”一体化管理签约服务体系,统一组织实施“12321”管理模式,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提供两种服务模式、落实三项服务举措、凸显两个服务效果、实现一个带动效应”。“一个服务平台”即徐州市“两病”云管理平台,集健康数据采集、分析和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于一体,将符合条件的“两病”签约患者纳入系统管理;“两种服务模式”即在信息化手段支撑下,对“两病”患者实行纵贯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临床医疗服务,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服务;“三项服务举措”即为每一个签约患者建立一个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团队,通过信息化共享统一的临床诊疗和全程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一系列包括社区医疗、远程医疗、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物联网医疗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两个服务效果”即建立“两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对“两病”患者全程、连续、系统、规范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一个带动效应”即通过专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协作互动,使全科医生的诊疗和管理技能、专科医生的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双提升,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签约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农村地区,重点打造辖区内二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指导下的村级卫生室“三位一体”的签约服务管理模式,构建每个对象或家庭签约1名家庭医生、连着1个健康管理团队、依托1个乡镇卫生院、对应1个二级医疗卫生机构3-4个科室4-6名专家以及1个专门服务签约群众机构的服务格局;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实施三级联动的服务机制;积极探索集中履约和针对性履约、团体履约和个体履约相结合的形式,切实做到“签约即管理、管理要全程、全程须规范”。

  三是信息化有力助推签约服务工作。2016年,全面更新升级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签约服务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功能。基于全市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实现签约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间诊疗信息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利用签约服务管理模块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提供对签约对象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远程医疗、区域影像、协同门诊等方式,实现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对基层全科医生的技术指导;利用健康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为签约患者开展健康监测,并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手段为医患之间搭建优质便捷的沟通服务桥梁,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以签约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三、攻坚克难,破除瓶颈,实现签约服务“六大突破”

  如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改变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签约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是打造新型签约服务模式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去年的实践中,一是突破了财政投入的“空白”,市财政以三年为期,每年安排1000万元预算,按照专科医生每半天社区门诊300元、每名达到有效控制的签约患者200元服务费的标准予以补助;二是突破了医保支付政策的控制,职工医保按签约对象每人每年120元标准、新农合将门诊补偿封顶线提高300元予以倾斜;三是突破了绩效工资制度的约束,明确签约服务的收入分配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四是突破了基层药品使用的限制,允许基层在较大空间和较长处方周期使用非基药产品,探索委托第三方集中采购模式;五是突破了传统的签约服务模式,按照上下联动的原则,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成为签约团队一分子,共担责任,共谋管理,进一步拓展了基于社区和基于医院相结合的健康管理空间。六是突破了合作运营的框架限制,在提供签约患者特需服务、协同门诊、跨省市异地远程医疗、药品第三方集中采购、可穿戴设备市场化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同时,我们重新构建了与签约服务相适应的医联体并集中办理了专科医师多点执业。

  目前,我市签约服务工作已覆盖100%的街道和98.2%的社区、100%的乡镇和70.3%的行政村,全人口签约率为28.1%,重点人群签约率34.3%,市区“两病”患者签约率达到58%;同比城市公立医院门诊人次下降4.53%,基层门诊量上升15.01%。经我委委托第三方开展签约服务满意度调查,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92.34%,综合满意度为87.58%,其中“两病”患者总体满意度达到90.39%,表明签约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初步认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作出更大努力。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