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科主任王秀平:与患者生死相交的医生

    全程导医网 李园  郭向阳 报道 :记者日前在市卫生局采访时,听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王秀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故事后,对当前医患信任度减弱的大环境下,如何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好医生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王秀平说,在和平年代当医生,也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记者开始对这句话感到不解。王秀平说,做介入手术时非常苦,要穿着30多斤重的射线防护服,常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无论是春秋冬夏,每次下手术台后身上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双肩和腰部都累得隐隐疼痛,更危险的是放射线对人体的辐射非常厉害,如果医生怕苦怕死,就不要从事介入医学。
 在工作实践中,王秀平有许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故事。一名叫张玉喜的病人患有阻塞性黄疸症,曾做过3次外科手术都未能解除病症。一年前来一院治疗时,他胆道内置放的支架已完全堵塞,病灶无法解除。第一次手术时,王秀平用了3个小时尝试着将堵塞的支架打通,但没能成功。多家医院会诊的同行都劝他放弃“打通”的治疗方案,说手术中“吃”的射线太多,伤身体。然而,每次走到患者的床前,看到张玉喜的黄疸一天天加重,王秀平暗下决心,再尝试一次打通方案。再次手术历时几个小时,王秀平承受了几小时放射线曝光,终于成功地将完全堵塞的支架打通了,为患者赢得了重生的机会。手术台上的张玉喜感动得哭了,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谢谢”。“那一次手术后我累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右手臂的皮肤也被放射线灼红了,但看着病人逐渐好转,我真的是无怨无悔。” 

  医患和谐常思念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如何看待当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和病人之间,能不能消除隔膜成为朋友?
 王秀平的体会是,只要医生真心为病人着想,捧着一颗爱心对待病人,医患之间是可以成朋友、成亲人的。他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那是一个姓鲁的患者。这位渴望生命的肝癌患者在长达3年的介入治疗中,与王秀平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在最后一次治疗后回家的那一天,老鲁无论如何不肯让王秀平送行。王秀平知道,他是不忍习。在这位患者死后很久一段时间,王秀平的手机里依然还保留着他的手机号码。直到现在,偶尔想起他时,会轻轻地在内心问候一声:“老鲁,你在那里过得还好吗?”

  幸福不是目的 品德才是准绳

 多年来,王秀平始终记得一位哲人的话:“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患者的利益、医院的利益、医生自身的利益究竟如何把握,每个医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然而,在王秀平的心目中,患者的利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一位姓李的肝癌患者,由于肿块太大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徐州多家医院建议其做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家属找王秀平咨询,并请求安排床位。王秀平想,这样的患者如果留下来,一次又一次地做介入治疗,无论结果如何,也不会有人责怪你,科室也会有一笔经济效益。但从患者的角度想,花了一大笔治疗费,最多只能延长一年左右的生命,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王秀平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服他们选择外科手术,并亲自带病人到上海肝胆外科医院去会诊,在那里做了手术切除。事后,患者送给王秀平1500元,做为去上海的路费,被王秀平谢绝了;患者又送来两瓶好酒,也被王秀平拒绝了。如今,患者已生存了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