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卫生事业:为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全程导医网综合消息: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已达592.09万人,参合率实现93.62%
 
  转自徐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宋桂昌)新沂市新安镇琅墩村农民隋士林通过亲身经历得出一个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真正惠及老百姓的好制度。2006年,隋士林消化道出血,花了47525元医药费,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当他拿到19319元报销款和大病救助金时,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没想到,俺只交了10元钱,却能得到这么多的报销补偿!”

  同隋士林一样,我市还有上百万名农民体验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截至2007年10月,全市参合农民达到592.09万人,参合率实现93.62%。

  从2003年我市正式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算起,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参合农民数量、新农合资金规模、农村新农合受益人口比例都在迅速增长,饱受求医问药难题困扰的农户发自内心地对这一利民工程报以欢笑。

  据了解,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我市明确规定新农合补偿模式,在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同时,兼顾门诊适当补偿,对各地新农合补偿标准等作出统一规定,即门诊补偿标准控制在20%左右,新农合基金30%左右用于门诊补偿,70%左右用于住院补偿。新农合基金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形成医疗机构、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和银行四方互相监督的基金运行机制,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提高保障水平,我市规定全市村卫生室目录药品使用率为100%、镇卫生院不低于90%、县级定点医院不低于80%、市级定点医院不低于60%,达不到上述标准,给参合农民造成的损失补偿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医药费用增长,提高了新农合的保障水平。

  在我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农民的受益情况与参合农民的增加呈现出一种互相促进的态势。2006年,全市应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口626.75万人,实际参合农民为562.07万人,参合率实现89.68%。当年共有1078.38万人次的农民享受医疗补助,总金额达到24014.47万元。今年1月—10月份,全市共补偿1103.20万人次,其中门诊补偿1084.37万人次,住院补偿188354人次,补偿总额达24758.76万元。而在2004年,全市参合农民仅为410.13万人,参合率为69.23%,享受医疗补助6822.96万元。

  在这组数据变化过程中,我市各县(市)区完成筹资的时间大大缩短,广大农民已经从被动参加转到自觉自愿参加,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同时,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民的医疗需求得到初步释放,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逐步升高,因经济困难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明显下降,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沛县崔寨镇的4岁儿童赵子豪,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多方求医,其家庭负债累累。正当一家人愁眉不展时,沛县卫生局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补助标准,主动把4万元钱送到了赵子豪家中。其母亲祝传碧喜极而泣:“我们家有希望了,孩子有希望了。”

  为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我市又创新新农合管理,于2006年全面取消县内转诊限制,实行县内自由转诊,并实行市、县、镇、村四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补偿手续,既节省了参合病人回县办理补偿手续的时间,又减少了参合病人往返办理补偿手续的费用支出,深受参合农民欢迎。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终于敢看病了,负担减轻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犹如一缕缕春风,吹进了百姓的心里,温暖了百姓的心窝,为农民撑起了健康 “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