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模式+先进技术 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走在全国前列

  全程导医网 徐州重点专科: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有近300万在中国。在我国,每年更是新增超过10万病友。

  调查显示,许多人还不了解帕金森病,甚至有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压根没听说过帕金森病。

  近日,记者探访了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对话科主任崔桂云教授,为您介绍帕金森病的防与治。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小便障碍等

  提示早期帕金森

  崔桂云,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博士后、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多家SCI杂志审稿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项一项。擅长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

  采访时崔主任介绍: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帕金森病是渐进性加重的过程,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崔主任建议,大家要警惕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一般分为两类,即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第一个是静止性震颤,也是最容易能被别人识别出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人在静止的状态下手或者肢体出现不自主抖动,“单纯地拿着东西抖的人,是一种原发性震颤,不属于帕金森病的症状。”崔主任提醒说。

  第二个是肌强直,帕金森患者很难完全放松肢体,活动肢体时感觉肢体存在阻抗,好像在“较劲”,主要是由于神经调控障碍,神经不能让肌肉放松下来。

  第三个是运动迟缓,例如有些患者刷牙动作迟缓,有人走路比以前慢了,有的人写字越来越小、越写越慢,还有人表现为表情减少,出现“面具脸”。这些都是重复性动作变慢、变少,是迟缓的表现。

  第四个是姿势步态异常,行走时往往起动缓慢,迈第一步比较迟疑,迈开步子之后步距很小,步子抬不高,而且停下来时会有前冲的趋势,医学上把这种步态叫做“慌张步态”。早期这个现象不会那么明显,中晚期会表现比较明显,特别是晚期,病人站立时甚至可能难以保持平衡。

  这些都属于运动症状,崔主任接着介绍说:“有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小便障碍等症状。”

  淮海经济区首家“帕金森病诊疗中心”

  2016年7月,徐医附院在积累了数十年诊疗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帕金森病诊疗中心”,是帕金森症的专业诊疗机构。

  该中心实现了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完全融合,并且联合影像科、康复科,共同为患者实施精准诊断、个体化药物治疗、术前评估、精准影像定位及手术、帕金森病的专业康复等诊疗体系,这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开展的脑起搏器手术,为帕金森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谈到成立“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的初衷,崔主任表示,目前脑起搏器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自1999年起,国内开始已有近多家医院开展了脑起搏器手术,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因为手术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前往医院复诊,患者及其家庭身心疲惫之余,也大大增加了经济负担。

  “由于这些原因,加上徐医附院在帕金森病诊治领域的多年积累,我们成立了淮海经济区首家帕金森诊疗中心。将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优势集于一体,汇聚多学科顶级专家顾问及会诊团队,真正做到了有机地无缝对接。”崔主任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脑起搏器手术后,病人和设备有一个磨合期,需要通过体外遥控器设定体内的神经刺激器参数(程控技术),如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等,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设备的调整非常精密,对程控的人员要求极高。记者了解到,徐医附院帕金森病团队拥有3名专业的医师负责程控。他们采用医用程控仪检测神经刺激器的工作状态,并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反应设置合适的参数以及检查电池的使用情况,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脑起搏器植入治疗——为帕金森患者带来希望

  69岁的杨华退休前是一名驾驶员,是一名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据老伴赵丽华介绍,前几年,老伴杨华可是遭了大罪了,不仅身体抖动的厉害,而且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每夜解小便十几次,严重的时候连牙都刷不干净,生活很压抑。

  去年,经过帕金森病友介绍,慕名来到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找到崔主任及其诊疗团队,说一定要帮帮他,在经过联合会诊和术前评估后,决定为杨华施行DBS脑深部电极植入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

  术后,经过恢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现在杨华不仅天天遛弯,还打得一手好的八极拳。

  77岁的退休教师任老师饱受帕金森症折磨多年,走路没有力量,走不到100米就需要老伴搀扶,完全无法做家务,穿一件衣服需要两三分钟,犹如慢动作回放般缓慢。任老师患帕金森多年,之前的症状有表情刻板、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在经过脑起搏器手术后,症状同样得到了有效改善,术后竟又高兴的跳起了多年不曾幻想过的交谊舞。

  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副主任肖其华,留美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他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十余年,在帕金森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留学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 UCLA),师从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Marvin及Bergsneid教授,重点学习脑功能外科疾病的微创外科技术。长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解放军301总医院等国内大型医院学习及工作。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功能学组委员。

  肖主任介绍,脑起搏器手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因帕金森病导致的运动失能(如僵硬、震颤、步态不稳等),并减轻服用药物产生的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和开关现象),大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

  肖主任说,徐医附院在2014年开展脑起搏器手术,也是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到了帕金森的中晚期,药物用量越来越大,副作用越来越多,而且管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开始可以管七八个小时,然后过个一两年管五六个小时,最后只管一两个小时,手术前的任老师吃药一两个小时之后药物就明显没效了,医学上的开关现象非常明显,另外,有些病人吃药量很大的话有易动症,于是,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就成了最理想的选择。

  脑起搏器是什么样的呢?肖主任介绍说:“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神经刺激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并且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而且这个手术是微创的,大家不要以为是开颅手术,实际上,它只是使用大概一毫米的穿刺针进行手术,几乎没有创伤。同时,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的并发症和感染,甚至几乎不出血。”肖主任补充说。

  据悉,脑起搏器手术至今在徐医附院已经成功开展40多例,很多患者的抖动、僵硬、震颤等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为很多帕金森患者带来希望。

  为何成功率如此之高呢?记者了解到,这源于严谨、规范的术前评估、精准的影像定位及高端的功能外科手术技巧。

  关爱:4月11日举办第六届帕金森病病友会

  1817年至2017年,世界发现帕金森病已经整整200年,今年恰逢“世界帕金森日”20周年。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关注并关爱帕金森患者,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举办了第六届大型帕金森病病友会,对帕金森病及相关治疗、康复护理和家居关爱等进行了讲解,并开展了大型义诊,为前来参加的病友和家属现场指导和答疑。在活动现场,有多位帕金森病友的代表们进行了才艺展示,上台进行了朗诵、舞蹈等才艺表演。

  据悉,2010年,崔主任从台湾的亚洲运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中心学习归来后,在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徐医附院帕金森病病友会,此次病友会前期,崔桂云曾赴美国顶尖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中心学习,再次扩宽了帕金森病中心建设与发展的理念。“成立病友会的初衷,就是想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团体的力量给予他们支持,并且通过我们不断的指导、宣传,让他们对帕金森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崔主任说。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