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中医联合内镜 双管齐下抗击胃肠疾病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专家访谈:随着民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的提升,胃肠道疾病的防治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砥砺奋进,精益求精,在胃肠镜检查、内镜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尤其在无痛内镜检查、消化道早癌诊断、内镜下胆管取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等方面建树颇丰。

  市中医院消化一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介绍:“科室坚持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发展方向,集西医诊疗技术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多方位的中西医特色治疗,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特色诊疗的高度融合。”

  特色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 排石利胆两兼顾

  对于消化科来说,胆囊炎和胆结石都是很常见的疾病。在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每天的就诊患者不在少数,年龄有老有少,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55岁的王女士(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前,王女士因急性腹痛、黄疸,在我市一家医院就诊,经腹部彩超检查,发现王女士患有胆管结石,胆囊里也存在大量结石,有成块的,还有泥沙样结石,最大直径为5毫米,医生建议手术取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术后需要放置胆道引流管至少一个半月。听说要开刀,还要放引流管,王女士有些犹豫,没有同意。后来经人介绍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胡兵主任可以通过内镜行胆管取石,不需要开刀,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胡兵主任。

  胡兵主任接诊后,对王女士进行了详细询问,综合评定病情后,建议第一步先通过内镜胆管取石,第二步再做腹腔镜胆囊取石,这样既可以达到微创的目的,且避免了放置胆道引流管的痛苦,术后再通过中药预防结石的复发。

  王女士欣然接受了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通过内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一周,复查彩超发现又有结石从胆囊掉入胆总管内,考虑胆总管下端开口已切开,应该可以通过中药排石化石治疗,于是予中药排石一周后复查彩超发现胆囊内及胆总管内结石完全排出,避免了再次内镜取石及腹腔镜胆囊切除等痛苦,治疗患者腹痛完全消失,黄疸也完全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

  胡兵主任指出,胆石症的治疗要视患者情况而定。如果结石细小、呈泥沙状,则建议口服中药软坚排石汤进行排石。

  从中医上讲,治疗结石可采用软坚散结法,即服用软坚排石汤。通观全方,软坚散结,主以攻邪;舒柔相济,顾护正气;调理气机,调整了局部与整体的机能,使药物在机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治疗结石,除软坚散结、溶石化石外,还需排石,故常在‘软坚排石汤’的基础上加金钱草、石苇、鸡内金等排石药物,以强化排石。”

  据了解,胆囊结石患者多伴有胆囊炎,会致使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影响排石,此时宜加用活血之品,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

  若结石比较大,排石汤作用不大该怎么办呢?胡兵主任表示,如果结石较大,长在胆管里,则可在内镜下取石;如果结石患者处于急危重症的状态,出现了梗阻性黄疸,则应该先行内镜下放置鼻胆管进行引流,解除胆道梗阻,待病情好转再行内镜下胆管取石,若合并有较大胆囊结石则应该根据情况再进行胆囊切除或是保胆取石。保胆取石后中医中药预防结石复发非常重要。

  特色二:内镜下辨证论治癌前病变

  癌前期病变是一个病理学专业术语,指某些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转变为癌。胃癌癌前期病变的研究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从癌前病变的研究了解胃癌的发生过程,对这种病变的随诊可以及时发现早期胃癌。

  胡兵主任表示,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皆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与其它的恶性肿瘤一样,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常经历多年的持续胃癌癌前病变阶段,只有少数病人会演变为胃癌。

  在医疗工作中常碰到有的病人持写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报告找医生。他们情绪紧张,生怕病变发生癌变。那么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更容易癌变呢?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呢?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需要内镜下治疗呢?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需要外科手术呢?

  胃癌前期病变和胃癌往往需要靠胃镜来诊断,而且通过胃镜下辩证可以大概判断出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更容易癌变,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不容易癌变,什么样的癌前期病变可以靠中医中药保守治疗,什么样的胃癌的癌前期病变需要胃镜下干预。当然。内镜下的辩证论治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镜医生和高清晰度的内镜方能完成,市中医院目前配有顶级配置的高清放大色素内镜,可以观察癌前期病变的腺体开口,病变的血供情况,病变的颜色、粗糙程度、范围大小,境界是否清晰,可以大致判断出胃癌前期病变的严重程度、范围,进而为中医中药的论治提供了依据。当然,胃镜下辩证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胃镜在病变最严重的地方取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为胃镜下辩证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近几年该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癌前病变中,经过保护粘膜、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增加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功能,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恢复正常粘膜;肠化生数也可以减少或完全消失;轻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逆转;但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往往是不能逆转,需要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或内镜下粘膜剥离。针对防止癌变的治疗,目前中医理论主要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理念,胡兵、王晓红主任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孙志广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魏睦新教授联合研究出抗癌前病变配方,取得良好的疗效。

  特色三:中西药合力抗击耐药性幽门螺旋杆菌

  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约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以上的胃溃疡存在HP感染,约3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时诊断并根除HP感染是阻断胃病的反复发作、治愈胃病的前提。

  人体受到HP感染后,病菌会常年潜伏在胃内,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长期的威胁,然而幽门螺旋杆菌只对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对此,胡兵主任强调,患者切忌自己盲目服用消炎药,否则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导致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治愈的难度,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用抗生素,才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科室经过多年研究和探讨,结合全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共识意见,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根据幽门杆菌耐药特点,我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高达60-80%,对克拉霉素耐药率达到30-5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到40-60%,但是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耐药率均小于5%,结合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率,本科设计了四联疗法,疗程共10-14天。如果一次正规杀菌没能杀灭,那么不再重复原来方案。最好让患者停药2-3个月后,让幽门螺旋杆菌重新恢复活性,再予有胡兵、王晓红主任、铉力医师共同制定的专门针对耐药菌的方案,在服用相应的西药后,再辅以中药协同使用,耐药菌往往可以被杀灭。

  胡兵主任说,中药杀幽门螺旋杆菌的理念是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具体药物有黄芪、白术、黄连、黄芩、蒲公英等,中医院的清幽除满汤、清幽爽口汤辅助杀菌也有不错的效果。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所以根除病菌后最好让家人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感染,如果有则应该同时将其杀灭,外出聚餐最好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专家介绍:胡兵,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江苏省ERCP学组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江苏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幽门杆菌联盟成员,徐州市消化协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消化内镜协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早癌协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徐州中医院消化一科主任兼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负责培训和考核我院消化科医生的胃肠镜技术。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专业,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内镜下胆管取石术(不开刀),并获2002年度“徐州市新技术引进三等奖”;并于1999年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了第一例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并率先在徐州市开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并获2013年度“徐州市新技术引进三等奖”。

  专业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慢性腹痛、腹泻、腹胀、胆囊炎等,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其独到之处,达到将癌症扼杀于萌芽之中。另外,对于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有其独特配方。2006年有一项课题获“徐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又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2010年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共两项省级课题,另获得徐州市科技局课题2项。教程《急诊内科学》编委,2010年被评为徐州市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