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一名从徐州走出去的心脏外科医生,我曾经在多个世界级的心脏中心学习和研修。如今,我把这些心脏外科最前沿的技术带回家乡,希望可以和同事们一起,为家乡人的健康提供更好更多的保护。”昨日,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伟说。去年底,带着“豪华版”的学习和研修经历,李伟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返回家乡。
心脏外科手术,难度大、要求高。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李伟利用多项业界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成功地为多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
昨天,我们采访了李伟,听他聊一聊心脏以及和心脏病治疗有关的最新微创技术。
◎成功案例
微创手术
修复心脏“阀门”
4月3日,刘女士从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出院。说起这次的住院经历,刘女士很感慨:“通过这次手术,我才了解到一些心脏方面的知识,也见识了心脏外科医生的高超技术!”
刘女士是在10天前住进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病房的。两三年前,刘女士就开始感觉到有些胸闷气短。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刘女士一直没太放在心上。
今年过了春节,刘女士感觉不太对劲,即使不做重体力活,也觉得喘不过来气。
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检查发现,刘女士的心脏升动脉有明显扩张,直径已经达到了正常的两倍以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病因找到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女士的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日常生活才会受到那么严重的影响。
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
李伟解释说,如果把经过心脏的血液流动比作是水泵中的水流的话,那么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的这些瓣膜就如同心脏上的“单向阀门”。
“以主动脉瓣为例,其作用就像单向阀门,在心脏收缩时临时开放,允许血液离开心脏。在心脏舒张时关闭,使血液不回流,从而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单向前行。”
不过,心脏的工作原理可要比水泵复杂得多,一旦这个“单向阀门”没关严或者没关好,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
“关阀门”,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要是关好“心脏上的单向阀门”,就意味着要在心脏上“动刀”,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都说心脏外科手术时间长,李伟说因为心脏外科手术非常复杂,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让心脏暂时停止跳动,肺脏的功能也暂时停止工作。
刘女士的手术就进行了4个多小时。手术过程中,李伟和他的同事们通力合作,完成了“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手术,同时行二尖瓣成型手术”。
多项微创技术的运用,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刘女士也在手术结束的第一天上午就从ICU转至普通病房,随后的恢复非常顺利。
业界同行对这一手术给予了高度肯定,因为这标志着市中心医院瓣膜大血管手术的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和麻醉技术等达到了新的高度。以往,这样的手术需要请上海、北京等地的专家来会诊手术。
◎专家解读
心脏的工作原理科学精密
在外科专家眼中,心脏是堪比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工作原理科学精密。
心脏包括左右心室、左右心房,犹如四个房间组成。其中,心室的肌肉肥厚,其主要作用就是把存储的血液挤压出去;心房的作用主要是储存血液。心脏连通着两根主静脉血管和一根主动脉血管,犹如心脏的三个主要出入口,血液通过这三个出入口流向全身。
李伟给我们介绍了血液流经心脏的路径:
两根连接心脏的大静脉,分别为上、下腔静脉,把全身的静脉血(乏氧血)集中起来,送进右心房,在这里通过三尖瓣这个单向阀门,把血液送进右心室,然后通过右心室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经过肺动脉瓣这个单向阀门,把血液送进肺动脉进行氧合。
在肺部,血液流经肺泡经过氧合之后,进入左心房,然后再经过二尖瓣这个单向阀门,血液进入左心室。同样,经过左心室的肌肉收缩和扩张,再经过主动脉瓣,血液经主动脉流经全身,使得全身各个脏器得到含氧血的灌注,以保障各脏器和组织的存活和代谢。
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心脏就是通过上述这个不断重复的动作,犹如一个有着无穷动力的血泵一样,保证了人体的血液循环,从生到死,可以一刻不停地工作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
心脏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肌肉的自发收缩和扩张功能,堪比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令人惊叹!
“在心脏工作的流程中,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就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液向着正确的方向流动,不会回流。一旦这几个瓣膜出现问题,比如单向阀门没关好,没关严实,这个心脏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李伟说,作为心脏疾病中的重要一类,由于心脏瓣膜出现问题导致的心脏病不断增多。
◎技术介绍
四种微创技术“护驾”心脏手术
李伟说,在以往的心脏外科手术中,通常需要“大开胸”,切口一般在15到20厘米,还要把胸骨锯开,以给手术医生提供充分的手术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创伤大,出血多,由于暴露面积大,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此外,心脏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心脏停跳,手术结束后再恢复跳动,停跳必定给心脏带来巨大的损伤。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多项微创技术成功运用,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李伟表示,从目前业界最前沿的临床实践来看,最为常见的微创技术包括四个方面:
小切口手术。“常规的心脏手术切口长度在15-20厘米之间,而小切口手术的切口通常只有7-1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小,仅有5厘米左右。”采用小切口手术方式,不用锯开胸骨,医疗器械通过肋间进行操作。
这种手术的好处是手术留下的疤痕小,感染的风险小,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相当比例的病人甚至不需要输血,同时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术后康复时间也短:微创手术后,病人康复、恢复正常体力活动仅需1-4周的时间,而传统心脏手术后需6-8周。
当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利用这种技术。李伟表示,微创技术的真正意义是指患者机体的伤害小,当然也包括对心脏的伤害小。手术切口小只是微创手术的一个方面,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也是微创手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通过药物保持病人较慢的心率,使外科医生可以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施行手术。
传统上,有些心脏外科手术是在借助体外循环机(人工心肺机)的情况下进行的。体外循环机可以暂时代替病人的心脏和肺脏的功能,允许病人的心跳暂时停止,使外科医生能在安静、无血的手术视野上施行心脏手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的运用,使得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借助先进的稳定装置使心脏的局部保持相对稳定,应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心脏的循环功能并未丧失,继续发挥其人体发动机的功能。这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伤害更小。”
除了上述两种技术,胸腔镜技术正在心脏外科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一些医院还开始采用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
◎专家档案
李伟 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上海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会员、《复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1999年6月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外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任主治医师。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在国立大学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心胸血管外科临床培训,2004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工作,2013年11月,受聘为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多次到英国、美国多家世界级心脏中心临床研修和专题学习,全面掌握了当今先进的心胸血管外科技术,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专业视野,而且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业务上不断取得成果和进步。
在多种心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上完成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对大部分类型的瓣膜疾病、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疾病和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常规开展各类微创心脏手术。
专业擅长: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动脉瘤及夹层等)及心房颤动等的外科手术治疗。
1. 2004年9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
2. 2005年12月 完成国内首例房颤的外科微创消融术(MiniMAZE Procedure)
3. 2006年3月 首次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瓣膜疾病手术中合并的心房颤动
4. 2011年4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5厘米)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5. 2011年11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环成形术
6. 2010年入选上海市胸科医院“雏鹰人才计划”
专家门诊:每周一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