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感染管理科韩方正:慢性乙肝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达7.18%,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非常重要。

    徐医附院感染管理科韩方正主任强调:慢乙肝的长期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阻止和延缓肝硬化、肝病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慢乙肝患者应该积极抗乙肝病毒治疗,尽可能达到下列目标:

    理想的治疗终点:持续的HBsAg消失伴/不伴HBsAg血清转换, 标志炎症完全缓解,长期预后改善。但是现有治疗手段下大部分患者达不到这个目标。

    满意的治疗终点: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 能改善预后。一部分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基本的治疗终点:HBV DNA 检测不到,控制病情进展。大部分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抗乙肝病毒治疗要抓住时机

    韩方正主任提醒患者,肝功能异常或肝病进展,有乙肝病毒存在(检查HBV-DNA>104copies/ml)都要抓住时机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如果肝病有进展,即便乙肝病毒量很少,也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

    目前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

    干扰素对于水平传播、青年、女性、转氨酶相对比较高、病毒量相对较低、病程较短的病人疗效较好。疗程较短,一般使用一年,如果达到了临床治疗的终点(转氨酶正常、e抗原消失或出现e抗体、DNA到了不可检测水平,甚至出现表面抗原转阴),可以停药。缺点是,肌注不方便,抑制乙肝病毒的能力稍差,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适用于肝硬化、有黄疸的肝炎病人。

    核苷类似物是口服用药,比肌注干扰素方便,使用范围广,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等重症病人都能使用,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丁、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还有国外已经上市的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对于由慢乙肝所引发的肝硬化病人,国际上主张终身用药。其他乙肝病人的具体疗程,有待今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用有原则

    韩方正主任说,初次选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时应该考虑患者、病毒以及药物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患者的年龄、是否近期生育、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肝功能是否失代偿以及经济能力等。此外,还应该考虑病毒载量、基因型、是否变异、药物抑制病毒的能力、HBeAg血清转换情况等等。

    选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的原则:尽量选用强HBV抑制、低耐药发生、高HBeAg血清转换的药物。对近期有可能生育者,尽量选用疗程有限的干扰素,干扰素疗效差者,可选用HBeAg血清转换相对较高的核苷类药物。肝功能失代偿者,应该选用低耐药发生的核苷类药物。重肝等严重肝病危及生命,应该选用强病毒抑制核苷类药物。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仍然具有可治性、难治性、反复性、长期性等特点。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特别是失代偿病人。目前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各有优缺点,所以,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最合适的药物。

               慢性乙肝还应正确保养

    韩方正主任指出,对于慢性乙肝病人,除了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外,学会合理的保养也很重要。不应该一味强调静养,如果不是在严重的活动期,应该适度运动,如果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异常的病人可正常工作,只是不可以从事重体力劳动。饮食上宜清谈,绝对不可以喝酒,最好不要抽烟。酗酒、过度劳累、使用有肝损害作用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病情的反复,加重肝损害,甚至有少数病人在几天内突发肝衰竭,因此一定要谨防。

    无论是病毒携带者还是慢肝患者都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尤其不能熬夜;注意饮食的结构和总量,切忌喝酒,以防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