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医院(江苏221009) 赵 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 王 进
内容提要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O.01,有显著变化。
治疗前,33例惠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1/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n'/in,15例低于35ml/100g/min。
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lOOg/min,4例低于35H11/100g/min。
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针刺 脑血流量
急性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我们根据“血实宜决之”、“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对3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针刺有关穴位,观察其脑血流量(CBF)的变化,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3例皆急性发病,患者全部收入住院治疗,均经CT确诊脑梗塞。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31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最短的4小时,最长的9天。临床诊断脑梗塞16例,合并脑出血1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脑出血及高血压2例(高血压均为Ⅱ期)。按中医辨证:中脏腑3例均为闭证;中经络风痰阻络证26例,气虚血瘀证1例,风阳痰火证2例,阴虚阳亢证1例。
1.2诊断标准 急性脑梗塞病人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并符台1990乍3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通知“[1990]13号”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编写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试行)》中关于“中风”病的诊断标准。
2 检测方法
2.1 检测仪器Hct由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的离心机以3000转/30’测得,cf用酶法测得。
2.2检测方法 入院时,指定化验员采血检测心脑功能,治疗4个疗程后再由该化验员复检。根据血液流度数据由推导公式CBF=103—40×cf—Hct计算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公式见《中国医学论坛报》1988年9月5日)
2.3 针刺取穴
A组头针:运动区、血管舒缩区(均取患肢对侧)。体针:肩髑、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均取患侧)。
B组头针:同上。体针:极泉、尺泽、内关、委中、三阴交、太冲(均取患侧)。
随症取穴:言语謇涩加廉泉,面瘫配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阳白,痰多加丰隆。
2.4操作方法 采用苏州华佗针具厂生产的、毫针。头针取运动区上点,中下1/3处,血管舒缩区上点用2.5寸针向下平刺,(快速捻转不提插,以酸胀为度,后接CT6805-2型电针治疗仪,取中频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能忍受为限,患者有沿针尖方向传导感为佳。体针平补平泻,电针仪接肩髃、曲池、环跳、阳陵泉、极泉、尺泽、委冲、三阴交。用法同上。
留针20~30分钟,每日上午针治1次,每次选用一组穴,两组穴交替使用,6次为1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疗程。 .
(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使用任何药物,只维持能量供应)
2.5 治疗结果
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者21例,占63.63%;肢体活动恢复,肢体时感麻木者3例,占9.09%;肢体活动及语言功能恢复缓慢者3例,占9.09%;治疗无效转综合疗法者2例,占6.06%。总有效率为93.93%。
3检测结果
3.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细胞压积(Hct)的影响
表1 (叉土S)(0%)
治疗前 治疗后
男 48土12.65 45.95土5.86
女 44.06土3.42 40.95土3.68
从表1可以看出针刺前后均值,经t检测分析,p男<0.05,p女<O,05,表明治疗前后血细胞压积有显著改变。
3.2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纤维蛋白原(cf)的影响
治疗前0.485~0.136(叉士S)(g/d1),治疗后o.382±0.086(叉±S)(g/d1),由此可见,针刺前后均值,经t检测p<O.05,表明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改变。
3.3针刺前后脑梗塞病人脑血流量对比.
表2 (ml/100g/min)(例)
低于45 低于40 低于35
前 30例 22例 15例
后 16例 8例 4例
从表2可以看出,针刺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脑血流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3.4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脑血流量的影响
表3 (叉土S)(mt/100g/min)
治疗前 治疗后
36.5土7.07 44.48土7·01
从表3可以看出针刺前后均值,经t检测P<0.01。表明治疗前后脑血流量有显著改变。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塞的形成有诸多因素,但众多因素形成的结果,就是脑动咏血流不畅,然血液粘度增高,脑血流量下降乃是其主因。现代研究得知,血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cf)是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血液粘度随Het升高而增大,纤维蛋白原的网状结构及其桥接作用造成RBC聚集,使血粘度进一升高。通过本文证实,血液粘度升高,可使脑血流下降,提示血粘度与脑血流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这种负相关关系,对梗塞灶的形成及脑局部功能的抑制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针刺手段,降低Hct和cf,对减小负相关的负作用,减少梗塞部位的恶化,有效地建z侧枝循环,提高脑血流量有其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中风发病的基本病理是风、火、痰、瘀为患,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及督任二脉皆上交(头)面,阴经之脉通过表里相连及经别,经筋,联为一体。据《内经》“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通过针刺相关腧穴,纠正“血行失度”、“气血不畅”的病理状态,以达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