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孔凡平主任:秋季保健 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防御功能下降,抵抗力减退,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据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孔凡平介绍,立秋之后,早晚风凉、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如不注意养生保健、易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气候转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先。

  固护肌表: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致卫外不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故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适当进补,固护肌表,增护肌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感冒,是养肺之首要。

  滋燥润肺:肺喜润而恶燥,燥邪最易伤肺。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是仲秋之后,风大,汗液蒸发快,常令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症。因此,仲秋之后气候转燥时,应注意让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津伤液。秋天的饮食应贯彻“少辛增酸”与“放燥护阴”的原则,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宜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之品。

  防忧伤肺:忧思惊恐等七情皆可影响机体而致病,其中以忧伤肺最甚。人常悲愁、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耐受能力下降。表虚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致病。现代医学证实,常忧愁伤感之人最易患外感等症,特别到深秋时节,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景象。在外游子与老年人最易引起悲伤感,使抗病能力下降,致哮喘等宿疾复发或加重。因此,秋天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补脾益肺:中医非常重视补脾胃以使气充沛。故平时脾胃、肺气虚衰之人,宜进食人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增强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统疾病之防治。

  通便益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肺气宜降。若大便秘结,大肠传导功能失职,则肺气虚闭,气逆下降,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故重视滋燥通便,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宜通,是益肺保健的重要方面。

  据了解,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根据中医辩证施治,致病求本的原则,自行研制的:补肺汤、清肺汤、抗敏平喘汤、补肾固本冲剂、润肺止咳合剂、肺炎合剂等,能随呼吸道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专家简介:

  孔凡平 主任中医师 教授 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三十余年来从事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之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日益丰富。参与了“乌芝降脂合剂治疗高血脂症”、“补肺益肾冲剂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等科研项目的临床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疗效甚为满意。

  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五全天

  咨询电话:

  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