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如花的生命不再凋落

 

 

全程导医网 高聪 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今年910日定为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全世界在这一天一起关注自杀问题。有数据表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个数字让人心惊!

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青少年轻生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青少年自杀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警惕。

在“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的杨永杰院长,请他谈谈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自杀的想法?杨院长说,当前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容易因为一时苦闷或瞬间冲动产生自杀念头,但他们的这种念头绝对没有成人因“价值观破灭”导致自杀那样坚决,只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合适的开导劝解,青少年很容易走出“自杀”误区。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来,当前大多数青少年还不善于主动及时向家庭、向社会寻求心理方面解脱,而是一味地掩藏在心里。长期积累,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心理承受不住时可能一时冲动产生自杀等不良念头。

如何早期发现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呢?杨院长说,具体地说自杀者的心理状态有如下特征:

1)偏差认知。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 “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2)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3)关系失调。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僻,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4)死亡概念模糊。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那么我们怎样帮助有自杀企图的人呢?

1)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

2)让她/他倾诉自己的感受

3)认可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你是否觉得那样痛苦、绝望,以至于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5)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6)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

7)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8)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里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