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总骨科主任汪明星:椎体成型术治疗各种骨科病

   古稀老人重新站起来

   袁大妈今年72岁了,20年前因患椎间盘突出曾进行过手术治疗。几年后,因严重骨质疏松引起腰背痛,腰背逐渐弯曲,只能弓腰行走,而且腰背疼痛难忍。近半年来,老人病情日见加重,腰部不能活动,只能卧床休息,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儿女的负担。

  日前,矿总院骨科主任汪明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椎体成型术。术前,汪主任经仔细检查后确认,老人的胸11、腰2、腰5椎体均有压缩性骨折。为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汪主任决定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治疗老人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一种微创技术,它是在X线透视的引导下,从背部向椎体插入一根细针,向破坏或疏松的椎体中注入一种骨水泥,它具有同时达到缓解疼痛和重建骨骼的生物机械强度的作用。要求医生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而且在控制“骨水泥”的黏稠度、注入“骨水泥”的速度和时间把握上,更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经过悉心分析病情,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后,汪主任精心操作,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整个过程大约40分钟左右,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袁大妈的疼痛明显缓解,并可下床行走。随访一年,袁大妈腰部活动正常、没有疼痛。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骨折更是常见。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7倍,每年我国新增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0万例,而且随人口老龄化近年呈上升趋势。

   椎体压缩骨折后导致的疼痛和畸形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患者的心、肺、消化功能,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当一个胸椎发生压缩骨折时,患者的肺活量将降低9%;椎体压缩骨折 5年内患者的病死率为23-34%。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加上全身性用药,但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并发褥疮、泌尿系及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卧床合并症。而手术治疗仍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患者大多不接受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

   椎体成型术是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这是一种简单的、创伤小的手术操作,即使身体虚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此治疗。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比例达到95%,而且手术的安全性好,发生并发症的比例只有1.5%。

    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血管瘤

   当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侵犯、破坏椎体骨质,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严重的背部疼痛,疼痛的剧烈程度往往让患者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因为患者大多处于病程晚期,身体状况差,手术承受力差。如何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中少受痛苦折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困扰肿瘤科医师的一个难题。椎体成型术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对椎体恶肿瘤有3个作用,即稳定脊柱作用、止痛作用、防椎体进一步压缩作用。骨水泥注射到肿瘤侵袭的椎体内,可以弥合病理性骨折;骨水泥聚合时释放热量,使周围组织的温度达到90℃,可杀灭肿瘤细胞,损毁疼痛神经。

  椎体血管瘤是一种血管性的良性疾病。该病也会引起骨折和持续的剧烈背部疼痛,导致患者运动能力受限和谋生能力的丧失。椎体成型术是目前惟一有效根治椎体血管瘤的方法,将骨水泥通过钢针注射到血管瘤内,一方面可以用骨水泥封闭血管病变,使血管瘤受到控制;另一方面加强了椎体的强度,可有效防止病理性椎体塌陷而导致的神经压迫和疼痛症状。术后有效率几乎达到100%,96%以上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10余年前在法国首先使用,2003年-2004年该技术引进国内。作为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的矿总院骨科,在科主任汪明星的带领下勇于探索和创新,于2004年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引进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技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椎体转移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2007年上半年共收治此类患者30余例,所有患者术后当日即感觉疼痛明显减轻,其中29例完全无痛,术后3个月时,脊柱活动恢复到伤前水平;平均住院天数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