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民医院专家赵后锋:社会应给失独老人群体更多关爱

  刘女士

  年龄:56岁

  职业:财务

  全程导医网 徐州保健频道:元旦到了,别人家欢欢乐乐阖家相聚,大街小巷处处都是节日氛围。但对于我们家来说,一到了过节,我们就举家外出。

  4年前女儿离世,我们夫妻俩就这一个女儿,从那以后每年过节过年我们都离家外出。

  别人家越是欢乐,就越衬托出我们家的悲悲戚戚。悲伤笼罩着我们家,已经4年多了。

  女儿离世之前,我们家是一个很普通但很幸福的家庭。

  我在一家机构从事财务工作,我老公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员,我们俩属于晚婚晚育。女儿呢,那时候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在一家民营教育机构当教师。

  孩子对这个工作特别上心。我们家境一般,也没买车,女儿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大冬天的早上,女儿早早就起床了。我起早了,就把一家人的早饭给做好。一家三口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地就吃了早饭,各人上各人的班。有时候,我起床晚点,女儿就利利索索地把一家人的早饭给做好了。

  自从女儿上班以后,我和老公就商量着给女儿买辆车。咱是普通家庭,太贵的车买不起,就想着给女儿买辆几万块钱的车代步,可女儿没同意。女儿说,我们俩工资不高,存点钱留着养老吧。她说,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买车。

  女儿在家里是个孝顺孩子,平时我和老公有个头疼脑热,女儿忙前忙后,带我们去医院,根本不用我们俩操心,什么事都是女儿在跑。

  在单位,女儿也很上进,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都很好。工作第一年,女儿就获得了单位的先进。单位给她发了几千块钱奖金,女儿给我买了一套衣服,给她爸爸买了一部手机。女儿在单位工作尽心尽力,性格开朗大方,同事们都很喜欢她。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夫妇俩的幸福啊。可女儿现在不在了。女儿是生病走的,发病很突然,很快就恶化了。我们俩拼尽了力气,也没留住孩子。女儿走了,我们家的天就塌了。

  我用了快一年的时间才稍微好转一点。女儿刚走的那一年,我除了上班,回到家基本不下楼。亲戚朋友见了我,劝劝我想开点。我每一次都止不住地哭。后来,干脆就不见别人了。老公也苍老了,以前不抽烟,现在每天一盒烟挡不住。

  家里凄凄惨惨的,冷锅冷灶的,也没心情打扫卫生了。每天回到家里,我们都把电视声音开得大大的,要不然,家里的气氛简直让人窒息。也不想出门见亲戚朋友。见到亲戚朋友,总免不了要聊起来孩子的事,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心生悲凉。

  尤其是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在家里根本没法待,我和老公就出远门。我们俩买了一辆很便宜的车,一到过节我们就开车出远门。走到哪里不重要,只要“逃离”这熟悉的氛围,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能稍微舒展一点。

  如今又是一年年末了,我们俩又要出远门了。没有女儿,我们不知道以后的岁月里,何处是归途?

  ●专家建议

  社会应给这一群体更多关爱

  赵后锋: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刘女士遇到的心理创伤,不是个例。社会上,把类似刘女士情形的这部分家庭称为“失独家庭”。他们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

  突然失去了家人,而且是几乎寄托着家庭全部希望的独生子女,会对家庭产生巨大的、几乎是毁灭性的创伤,引发各种创伤后情绪反应。

  从心理角度来说,失去子女是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和精神的生活事件,它在所有严重影响人类心理的生活事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丧偶。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失去独生子女应是最为严重的生活事件,居丧偶之上。

  刘女士讲述的这些心情境遇,属于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在较理性的、情感较压抑的人群中更易出现。他们往往有一种深切的孤独感。这部分人群,他们在精神上、情感上,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心,以减轻其孤独感。

  除此之外,失独家庭之间的交流,可以宣泄悲伤情绪,无论是一起聊天还是痛哭,都可以释放痛苦、悲伤、焦虑和沮丧。通过这种心理支持,他们能更快地走出悲伤。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