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还不会翻身 儿保科褚英:多趴、多爬更有利于宝宝成长

2017-12-19 15:04
摘要:
宝宝可以踢、扭、滚、推、伸展、抬头、眼睛从近点到远点地追踪物体,用胳膊、双手、手指、腿、脚、脚趾、身体和头等部位去感受物质的外观……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妇幼保健频道:软萌可爱的宝宝,往往让家长抱在怀中舍不得放下。但是,你知道吗?总是抱着宝宝,会影响宝宝的骨骼肌肉等发育,导致宝宝运动能力发育落后。

  子浩的妈妈就遇到这样的困扰,已经6个月大的子浩现在还不会自主翻身,经过专家诊断,居然是“抱不离手”导致的。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褚英说,孩子的能力应该通过不断的体验、练习才能发展和成长。宝宝整天被抱着,体验翻身、独坐等其他运动的机会被剥夺了,导致运动能力的发展落后。

  宝宝6个月还不会翻身

  子浩妈妈最近一直被一件事情困扰:子浩已经6个月了,还不会自主翻身,每次翻身时翻到侧卧时,如果没有大人帮助,就很难自己翻成俯卧。

  妈妈扶着他坐还可以,让他自己独坐时,上肢支撑一会儿就没有力气,身体就向前趴下。同龄的宝宝都会从仰卧很自然地翻过身去,甚至有的宝宝还会连着翻身。

  子浩的妈妈满心困惑:宝宝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千克,6个月内一直是纯母乳喂养,一家人都围着他团团转,一直抱着他逗他玩,恨不得是24小时看护,可谓是尽心尽责,到底是哪方面的问题,导致宝宝“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子浩妈妈带着子浩来到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找到褚英主任。褚主任在给子浩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后,发现子浩的身长、体重、头围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他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接着,褚英详细询问了子浩妈妈孕产期情况,宝宝的喂养、护理、预防接种等情况,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问到子浩的大运动训练情况时,子浩妈妈说这孩子不乖,总喜欢大人抱着,一个人躺在床上一会儿就会吭叽、哭闹,家里大人多,奶奶爷爷听不得子浩的哭声,所以只要一醒,就抱起来逗他玩。三四个月以后,就很喜欢大人带他到外面玩,一到外面眼睛就不够用的,看看这看看那,现在更是喜欢到外面玩,恨不得一天到晚长在外面。很少有机会带他做被动操、俯趴、翻身等运动。

  听着子浩妈妈的叙述,褚英推测,子浩的运动能力发育落后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抱不离手”。

  “抱不离手”到底会有多少危害?

  “孩子的能力应该通过不断的体验、练习才能发展和成长。子浩因为整天被抱着,体验翻身、独坐等其他运动的机会被剥夺了, 所以他的大运动能力的发展落后也就不奇怪了。”褚英介绍。

  那么,“抱不离手”到底会有多少危害?根据多年的经验,褚英进行了总结。

  1、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1岁以下的小宝宝需要经历俯卧抬头、竖头、翻身、坐、爬行、站立、学步等运动阶段,不同的运动阶段带给宝宝不一样的体验,从而促进宝宝大脑发育。一直抱在怀里的宝宝就会错失这样的成长机会。

  2、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1岁内的宝宝骨骼很柔软,经常抱着脊椎总是呈弯曲形状,时间久了对宝宝的骨骼生长不利。另外,1岁内的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骨骼和肌肉生长需要大量的锻炼,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肌肉发育不佳。

  3、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大人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一旦到床上就会醒来。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其实,抱着宝宝睡觉,宝宝往往会睡得不深,醒后常常显得无精打采。

  4、影响心理发育

  长时间抱着宝宝,会使宝宝对家人形成过度的心理依赖,不愿意和其他人及小伙伴沟通、交流,成长后容易出现多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

  5、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

  长时间抱着宝宝,宝宝自主运动较少,肠蠕动相对较慢,容易引起便秘。

  宝宝的成长需要大人的怀抱,特别是爸爸妈妈的怀抱。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会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体温、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这对宝宝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至关重要。

  “所以从宝宝心理成长方面来说,适度的抱是必须的,但没有必要‘抱不离手’。”褚英建议,家长要适时放下宝宝,给宝宝更多体验和成长的机会。

  多趴、多爬更有利于宝宝成长

  如何促进小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呢?褚英进一步进行了总结。

  第一,适龄宝宝多俯趴

  宝宝可以踢、扭、滚、推、伸展、抬头、眼睛从近点到远点地追踪物体,用胳膊、双手、手指、腿、脚、脚趾、身体和头等部位去感受物质的外观。

  当宝宝趴着时,他会尝试着用力支撑自己的头部,这就会锻炼他们肩部、颈部和腰部的肌肉,这会为他日后超强的运动能力打下基础。研究显示:宝宝趴着的时间越多,他就能越早学会翻身、爬行、独坐。如果宝宝不喜欢趴着怎么办?在他跟前放置符合他月龄且他喜欢的小玩具。

  爬可以锻炼宝宝的胸、腰、腹、背以及四肢的肌肉,促进骨骼生长,为他以后站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宝宝在爬行时,视觉和听觉也能得到发展,同时对大脑控制眼、手和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把宝宝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来鼓励他爬吧。

  第二,鼓励蹒跚学步的宝宝多走路

  在走路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宝宝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跨水坑、跳跃、捡树叶和小树枝,沿着栅栏行走等,锻炼宝宝的肌肉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第三,适时给宝宝做适合宝宝年龄的婴儿操

  宝宝出生时,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支配屈肌和伸肌的神经发育不平衡,没有能力完成主动运动,可以通过轻柔的被动操帮助宝宝进行运动体验。2-6个月的宝宝可以每天做被动操,7-12个月宝宝可以每天做主被动操。等到宝宝能够独站比较稳了,跟宝宝一起做竹竿操、模仿操、徒手操等,做操时配上欢快的音乐, 把做操的过程打造成愉悦的亲子互动时光。

  第四,给宝宝适时增加户外大运动

  每天保持上午和下午带宝宝户外运动1-2小时,可以去公园玩,荡秋千、玩翘翘板、打滑梯,沿着小山跑上跑下、滚动、翻筋斗,沿着边缘训练平衡感等等。

  褚英提醒,家长最好别让宝宝使用摇摇椅和学步车。学步车是十足的危险品,一旦学步车从台阶上翻滚而下,婴儿根本无法保护自己。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宝宝一点也不比那些不用学步车的宝宝走路早,而且这部分宝宝还错失了匍匐爬行和四肢爬行带给大脑的刺激,而这些刺激正是提升活动技能的关键所在。此外,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很容易导致走路时尖足。

  其次,别催促宝宝,他们的身体需要时间来协调这些运动,依据其发展程度去应对所需完成的任务。每次宝宝练习一个动作时,其实他们正在为通往下一个学习目标做着准备。

  如果发现宝宝运动落后,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做检查,因为有些运动落后是发育性的,或者是训练不足导致的,有些则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医生会根据宝宝情况查找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实施早期干预,为宝宝的健康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采访的最后,褚英呼吁,家长们要学会放下宝宝,给宝宝更好的陪伴,创造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运动机会,让宝宝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

  本期专家

  褚英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及个体化的指导;高危儿早期干预;儿童发育迟缓、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发音异常、孤独症、多动症的诊治;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四全天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更多分类

关注全程导医